《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2022-11-22 10:05:0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一样的景象。这次教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教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教师竟然能够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教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应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最终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终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明白自我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当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教室里甚至能够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教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明白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教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必须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次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老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老师竟然可以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老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面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终于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后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知道自己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 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教室里甚至可以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老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老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一定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昨日,楠哥给我们放了一部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说实话,这种题材的电影,在我一个人的情景下是不会去全部认真的看完。但在码神和大家一齐看完之后,异常在大家都分享出自我的看法之后,我有了很多感想。

  毫无疑问,我的第一感觉是感动,魏教师从一开始的纯粹为了钱去帮忙看管学生,一天被班里的一个学生的日记感触到,开始慢慢的对学生有了感情,最终经历千辛万苦之后最终找到了跑丢在城里的学生。而从走丢的小男孩来说,一开始他是最调皮的,刻意的去为难教师,捣乱,当他在电视屏幕看到落泪的魏教师的时候,他也瞬间就落泪了,他明白教师为了他在城里付出了很多,吃了好多苦。在电影的'最终,他在黑板上写上了魏教师三个字。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学习心里都认可了魏教师这个临时的代课教师。

  除了感动以外,我还体会到了坚持的重要性。魏教师一向都在坚持找到那个走丢的小男孩,从一开始让学生一齐搬砖赚去城里的车费,然后到城里的广播站门口等了一天,然后在车站通宵写寻人启事,再到电视台门口等了一天半,最终才等到台长经过节目去找到男孩。如果说魏教师在这随便一个环节中放弃了,她可能再也不会见到小男孩了。坚持不必须有结果,但不坚持就必须不会有结果。正是这份职责感的促使,魏教师坚持了下来,种因得果才能够最终大团圆结局。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到底是什么东西也不能少呢?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去观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随着情节的展开,我被这部电影深深吸引住了。

  电影叙述了一个相当动人的故事,一个13岁的女娃娃,为了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演绎了一个让我欢笑,让我动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师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只是为了20元的代课费,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女教师更多的是为了那句诺言。而在她外出寻找打工的学生的过程中,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忙,电视台为她免费播放寻人启事,还募集了一卡车的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

  看到那里,我思绪万千。确实,我们国家此刻的发展还不均衡,有些地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但即使是这些穷乡僻壤,也还十分重视教育,尽最大的`力量来普及教育。

  乡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党和政府同样也重视教育问题。前几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特殊教育学校喜迁新址,新校舍窗明几净,设施完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智障残疾儿童的关心。不仅仅如此,学校得知部分学生正因经济困难而提出退学时,学校领导果断地做出了补贴交通费的决定,让这些孩子能够上学。那位校长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不失学,更是为了让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又是“一个都不能少”,当电影屏幕上出现那些智障残疾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学礼仪、学技能的镜头,当看到孩子们在欢快地歌舞时,我不禁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师爱的温暖。

  回想自己,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实在没有理由不发奋学习,实在没有理由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我必须珍惜学习,发奋学习,为灿烂的明天而发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在上星期的电影课上,我们看了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它是著名的导演——张艺谋的作品。

  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娘棉桃,不幸落入土匪刘八爷手中,病重的母亲,村里只有这一个老师,棉桃逃跑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剧情被追逼无奈跳入村长从邻村找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魏敏芝替高老师代一个月的课。高老师嫌她年龄小,怕她上不了课,村长说找个人很不容易,能凑和一个月就行了。一个都不能少介绍水泉小学原有学生三四十人,每年都有学生流失,现在只剩下28个人了,高老师临走再三嘱咐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没有你剧情介绍魏敏芝每天让学生抄课文,清点人数,谁要把学生弄走就跟谁急,连村长也不例外。学生们见她人小,又不会上课,一个都不能少故意跟她捣乱,教室里乱哄哄的,魏敏芝只是守在门口,不到时间不让学生走。十岁的张慧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一个也不能少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他不得不到城里打工挣钱。一个不能少电影魏敏芝牢记高老师的.叮嘱,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她只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历尽各种艰辛,遇见各式人等,一个都不能少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不辱使命,将她的学生找了回来。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发现,如果你经受不了挫折而放弃,最终就会一事无成。

  毅力可以改变一切,让我们现在开始磨练意志,据有和魏老师一样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相信毅力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道路,虽然它很坎坷,但我们可以用毅力把坑洼的地方填平,我们要一起加油努力,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胜利的曙光正在迎接我们!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课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次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老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老师竟然可以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老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面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终于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后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知道自己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 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课室里甚至可以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老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因此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老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因此我决定以后一定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7

  听影片名感觉挺有趣的。但是,在学校只放了点,因为还要上语文课的缘故,就停止了。回家,对这部影片念念不完。最让我忘不掉的就是魏老师找张慧科的那段。

  魏老师看起来还是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却担任了水泉小学的代课老师,并且做好“个都不能少”的职责。

  魏老师千方百计的凑钱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坐上车了,但是中途被人发现,被别人赶了下来,其实我想:明明就可以往回走,挣好钱在买票坐车去城里的。但是她没有,而是走路到了城里。到城里他找到了带张慧科去打工的人,得知张慧科走丢了,我想这时她心里肯定很难过吧!他没有放弃,而是抱着我偏要找到张慧科的心态。

  魏老师,他为了张慧科想出了很多办法:去火车站播广播,看到大街上张贴寻人启事她也去买笔和墨写寻人启事,最后得到个人的指点来到了电台。

  因为他没有证件,没有推荐信,没有保障,也找不到台长,因此活生生的被赶了出来。但是,魏老师不仅没有放弃,在电台门口等了天半,他的心里只有个念头:个都不能少。

  从电台里走出个戴眼镜的,魏老师问道:“你是台长吗?”这个台长心地很好,不仅让他上电视,还使富有的`人捐了许多粉笔,钱,学习用品等。他和张慧科起开开心心的回到了水泉小学。

  最后幕,在讲台上摆了好多粉笔,还是水彩的,张慧科问:“我能多写几个字吗?”魏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张慧科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魏老师。

  现在的我们,与他们完全不同,我们条件比他们的好多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学习机会。魏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们应该多尊重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8

  我这个星期看了个电影名叫《一个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触!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魏教师为了找到那个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电视台的台长,然后出来了个戴眼镜的,问到:你是不是台长?她为了等到那个台长,等了几天几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个电视台的边上,身体靠在电线杆上,把她自我写好的寻人启事放在一边。

  她为了找到那个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过火车站的广播室,去过超市买笔和墨水,写了寻人启事,然后又去了电视台……

  还有就是他们在乡下的学校,很简陋的,讲台是三条腿的,一碰就倒了,他们用的粉笔也很少,我们用的粉笔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们是要用手指甲来抓住它继续用的,我们睡的床很软,而他们的,女生和教师的床却要用椅子垫着,男生的是用几张桌子拼成的床,我们上课有上课铃的,下课有下课铃的,他们呢,上课用手来打铃,下课又是看太阳到一个东西上才打的下课铃的,我们升旗有铁的旗杆,高高的半奏声,而他们向左右后转斗不准的,旗杆也是木头的,升旗的.时候音乐也没有的,多么简陋啊!

  在大结局的时候,魏教师让他们每人拿一支粉笔写字,到了那个要去城里打工的那个男孩那,他对教师说:“我能不能多写几个字?”说完就写下了三个大字:“魏教师”,这一刻,多么的让人感动啊!

  我从看过这部电影后,才明白教师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好,农村的生活多么苦啊,连教室也那么简陋,我们应当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忙农村,让他们能够和我们一样。

  我们看完这个电影后才明白教师是多么的辛苦,还处处为他们自我的学生着想!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

  看了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后,我不由得赞叹:“多好的一位少年老师!”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理老师魏故芝,仅仅13岁,小学刚毕业,如今要代替高老师上课了。高老师临走前告诉她全班28名学生,在他回来之前“一个都不能少”!

  内因使魏敏芝可以极力克服,而外因却给魏教芝带来不小的压力。第一次县里选拔明新红为跑步运动员,她以“失踪,保住了“一个都不能少”。而第二次张慧科因家庭贫困,突然离校迸城打工挣钱去了。这件事可急坏了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纪,又是女孩。社会交往又少,路途又远,怎么办?

  魏敏芝首先与同学们一块儿商量,继而单独一人进城寻找。在寻找中,她一整天没顾得吃饭,一整夜呆在电视台门外。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忍耐粉。她到长途车站,用自己身上所有的`钱买了纸和笔墨写了寻人启事,又进电视台……

  魏敏芝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四处奔波,是什么力量在激动着她?是爱我课堂,遵守诺言“一个都不能少”,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一颗赤胆忠心!

  我今年也13岁了,马上就要毕业升中学了。看了影片。我深受感动与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学习,树立“爱我课堂,勤奋好学,争做四有新人”的坚定信念,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0

  上周,老师利用晚自习给我们播放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里有个水泉小学,小学里只有28个学生,学校的环境十分简陋,课桌椅都破烂不堪,老师和留校的女同学还得挤在一张床上。男同学则是把几张课桌拼在一起做床,所幸的是这些孩子都成长得健康可爱。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姓高,同学们都叫他高老师。一天,高老师的母亲病危,不得不回家探望。于是,村长就找了个名叫魏敏芝的老师暂时顶替高老师。高老师走的时候,再三嘱咐小魏老师,在他回来的时候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一天,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张慧科,因为家里十分缺钱,就辍学到城里打工,魏老师为了找他回来上学,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回了他。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一个情景是,小魏老师瘦小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她一声接一声地询问:“你是台长吗?”这分明是告诉所有观众,不要管前方的任何困难,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个都不会少。小魏老师很犟,犟的让人拍案叫绝,犟的让人心服口服。

  这部电影十分优秀,不仅因为动人的情节,还因为人物形象塑造十分丰满。小魏老师的`执着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历历在目;同学们的天真无邪,活泼淘气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每个场景与人物都是那么真实感人。

  农村教育的现状,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国人思维……一幕幕都呈现在电影之中,让观众感到要深思反省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

  我这个星期看了个电影名叫《一个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触!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魏老师为了找到那个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电视台的台长,然后出来了个戴眼镜的,问到:你是不是台长?她为了等到那个台长,等了几天几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个电视台的边上,身体靠在电线杆上,把她自己写好的寻人启事放在一边。

  她为了找到那个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过火车站的广播室,去过超市买笔和墨水,写了寻人启事,然后又去了电视台……

  还有就是他们在乡下的学校,很简陋的,讲台是三条腿的,一碰就倒了,他们用的粉笔也很少,我们用的粉笔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们是要用手指甲来抓住它继续用的,我们睡的床很软,而他们的,女生和教师的床却要用椅子垫着,男生的是用几张桌子拼成的床,我们上课有上课铃的,下课有下课铃的,他们呢,上课用手来打铃,下课又是看太阳到一个东西上才打的`下课铃的,我们升旗有铁的旗杆,高高的半奏声,而他们向左右后转斗不准的,旗杆也是木头的,升旗的时候音乐也没有的,多么简陋啊!

  在大结局的时候,魏老师让他们每人拿一支粉笔写字,到了那个要去城里打工的那个男孩那,他对老师说:“我能不能多写几个字?”说完就写下了三个大字:“魏老师”,这一刻,多么的让人感动啊!

  我从看过这部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好,农村的生活多么苦啊,连教室也那么简陋,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助农村,让他们能和我们一样。

  我们看完这个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还处处为他们自己的学生着想!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2

  张艺谋将农村教育拍摄得真实,而纯朴,映照的是真正的人性——人的本真。我们的教育现状如何呢?校舍、师资力量、环境的优越性暂且不谈,单讲课堂授课,我觉得尚且不如电影上魏敏芝的那堂数学课来的更生动,更真诚纯朴,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讲求什么教法、课堂纪律、教具准备,因此讲课讲得抽象有余,而情感吐露不足,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高超教学基本功”的舞台,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需求程度。

  为什么呢?

  我觉得,究其原因应该是对于农村的现实没有更清晰的.认识,急于追求向城里教育看齐,而在个方面造成赶鸭子上架的现状。结果虽然给猪的鼻子插上葱,很有些像大象,但怎么也摆脱不了农村孩子相比城里孩子缺乏品德教养这一弊端。

  没错,我们现在的师资力量确实相比过去要上一个大的台阶,绝大部分教师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在教法、知识储备等各方面都高于贫困地区,但我们运用教法的宗旨、目标就是适合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真正懂得,正真会算(数学课)。可是我们这样启发,那样规定,如此训练,如此这般讲解,不管学生是否爱听,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强硬地施以我们认为成功的教育,结果是:教师不明就里,学生如坠云雾。

  我们不妨站在旁观者的地位来看孩子,将他们向电影里的孩子一样看。来揣摩他们的心思,来同他们进行真心的对话,共同实践一个目标。真诚才是高超教学,实现各项教学目标的法宝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3

  今天早上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情节甚是感人,里面的情节甚是感人,我不禁为那个执着的小魏老师而感动,一个也只有小学文化的临时代课老师,教只比她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她自已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却能为了寻找那个辍学的学生,从乡下走到城里,表现的那么坚定、执着、顽强。就在小魏老师在电视台演播室把镜头当成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她哭了,我也哭了。

  她哭着说:“张慧科,你去哪了……我找了你三天了……我都急死了,……你知道吗?”,电影里那幼稚、焦急而真情的声音震撼了我的心,我泪流满面,这也引起我的思索。或许在她的眼里诚信是为人最重要的品质,为了遵守对高老师的承诺,她竭力的保持着集体的完整,不让学生去县城上学,把辍学的学生追回,所以同学们爱她,当同学们分喝那两瓶3元钱的.汽水,他们都想到了小魏老师,都异口同声地说要给老师喝。

  当小魏老师做了好多徒劳而得不到结果的事,我们往往认为她很傻,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傻有时候就是崇高。

  小魏老师恰恰是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出了名的老师范跑跑鲜明的对照,地震来临时,范跑跑这个北大毕业的高级老师,不顾一切的丢下学生就往外冲,跑到操场,一群不知所措的学生的生死在他眼里什么少不少,他一点也不在乎,况且还厚脸无耻地在博客上炫耀“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范跑跑成名了,他没有责任心和羞耻感造就了一个北大学生的无耻和缺德。与之相反,小魏老师为学生着想,在关键时刻,显现出一个乡村老师的朴实、可爱和真诚。

  一个人都不能少,其实不能少的是一种心灵的纯净。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4

  春节来临的前几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电影,这部影片的名字是《一个都不能少》,电影十分感人,看完以后禁不住潸然泪下。

  故事讲述了贫困山区里水泉小学的高老师因母亲病重所以要请一个月的假,村长只好去请代课老师,请来的代课老师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名字叫做魏敏芝,高老师在临走前,嘱咐她说:一个学生都不能少。

  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学生服她,还经常和她顶嘴,其中还有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叫做张慧科,还将当时还很新的粉笔给弄碎了。可是有一天,魏老师在点名的时候发现张慧科不见了,经过了一次家访后才知道,是因为家里太穷,所以才去县里打工,而魏老师为了那一个诺言,决定去县里找他,为了筹钱,她和学生去工地上搬砖,然而非但没有帮忙,反而还帮了倒忙。看到这里我十分的`感动,乡下的孩子的生活可真辛苦。最后魏老师只好徒步走去县城,在路上她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个开着拖拉机打算去县城的人的帮助下她来到了那里,却收到张慧科失踪的消息,她用仅剩的钱买了纸和笔,打算写寻人启示,却被告知这样子做没有任何作用,她受到了第一次打击,随后那个人告诉她可以去电视台那,说那里是最管用的,魏老师打算去找台长,可是却被门口的人给拦住了,魏敏芝在门口等了两天他也没有让她进去。从这里我可以看出人间的人情冷暖。最后台长发现了他并让他参加了一个节目说是可以找到他,到了最后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原来他在街上被好心人收留,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他们回到了农村。

  以前的人和现代的人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部电影告诉了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导演张艺谋于1998年拍摄的一部老电影,由魏敏芝和张慧科主演,获得了金鸡奖、金狮奖等一系列大奖。

  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山区里有个水泉村,是一个贫困的村子。水泉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水泉小学迎来了一位新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因为魏敏芝还 只有十三岁,原先的.老师高老师总是放心不下,只让魏敏芝代课一个月,并再三叮嘱她一定要看好学生,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新来乍到,同学们都不听她的话,总想跑出去玩,她索性就坐在门口不管了。不久后,班里最爱调皮捣蛋的同学张慧科因为家境贫寒还 不起帐,母亲又生病而去城里打工赚钱。魏敏芝深记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叮嘱,立即动身去城里寻找。她没有足够的钱买车票,只好混车去。到了城里,魏敏芝用了各种办法,都行不通,最后多亏了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不仅找回了张慧科,还 获得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魏敏芝与张慧科之间的爱。魏敏芝会帮助关心张慧科,张慧科感恩的品质也在最后一点一点地显露了出来。魏敏芝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她却比同龄人早一步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张慧科虽然像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但“孙悟空”最终还 是有斩除妖魔鬼怪的好的一面,张慧科的种种优点还 是被埋在内心深处,只是还 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已。

  《一个都不能少》虽然是一部老电影,但内容非常感人,非常能教育人,值得大家去欣赏。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相关文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2-02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6-11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1-18

深海观后感02-01

个人观后感02-14

圆明园观后感02-22

《心愿》观后感03-30

《论语》观后感11-11

《情书》观后感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