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魔术》观后感

时间:2022-07-22 13:37:4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致命魔术》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命魔术》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命魔术》观后感

《致命魔术》观后感1

  魔术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大众娱乐,吸引注意力、变换为技巧、让人惊诧不已(影片所述的魔术三种特质),而这样的娱乐模式背后被称为技巧的强大技术支持的确让人匪夷所思,是兴趣所在。用魔术师之间的竞争演绎一段关于人性主题的对抗让影片充满神秘色彩。两名魔术师之间对抗的核心不是关于技能,抑或不是功名利禄,而是源于私欲横生的心理斗争。这场斗争在强大的魔术手段的支撑下,变本加厉,逐一升级,从荣辱,到伤害,直至死亡。两者之间没有政治,没有体制,没有大环境的牵制,只在人性之间。从某种角度看来,说这个故事烟ビ诎旃室暗也许更为容易理解。

  在没有任何历史也时代背景中,两名同行业的年轻业务尖子为战胜对方而暗战。起初是为了摆脱贫穷和寻求被掌声包围的成就感。而后,在高低相当的过招中开始中伤对方,开始长期的阴暗的心理较量,利用各种资源恶意攻击也被反对手攻击。起初,伤害的仅仅是对手的技能和名气而已,被私欲充斥的两者开始从情感、家庭、社会地位等方面残害对方。这很象在办公室里面为了同一职位的变迁而导致双方的心理变异。职场斗争的本质不是什么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良性运转,有很多却是人性私欲的总爆发。魔术师的近距离对垒的触目惊心虽然在魔术这种娱乐方式的包装下,看上去虽然神秘惊悚,而种种谋划实现的目标却更让人震慑。

  在这场登峰造极直至你死我亡的终极对抗中,两者过招并不是刀光剑影,而是建立在高智商基础上的技能升级。然而,被可怕的心魔指使的破坏行为则印证了创造不易毁灭容易的真理。举手之劳不仅仅摧毁了智力创造出来的财富,而且能够瞬间到达地狱到达那种能够被诅咒的境界去。尊重科学的工程师秘密建造的电房子就是这种恶性竞争的产物,试验失败离去前的'话更是深入人心值得深思。而两位前途无量的才俊究竟为何如此势不两立呢?还不是那些久存于深心以前被穷困窘迫长期压制但是又向往获得尊重的自尊心呢!是不是,起码那个年代魔术师这个职业还是属于出生卑微之人的职业。

  诺兰作品决不是能够按照大众思维出手的电影。可惜,《致命魔术》的结尾是在糟糕。如果,在一个被绞死而同时将死之人买凶射杀另一人的处理,实在是对应了两者之间肆无忌惮的凶残举动。然而,这个遭天遣的报应理结局没有出此刻影片中。诺兰更为残酷的要验证适者生存的天性法则,选取了一死一亡的结局,只是为了突出影片首尾一向强调的人生的不确定性。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处理的桥段却遵循了魔术的原理,实在让人费解和不可理喻。孪生VS孪生,甚至还有替身,着实让惊悚的剧情变得画蛇添足牵强附会。我以为,与绞刑同步的买凶谋杀就就应是影片最佳的结局处理。而之后强调的“你自己期望被骗”的虚无人生观则因为方法不当而归于失败。结尾魔术面残害对方。这很象在办公室里面为了同一职位的变迁而导致的

  影片强调再三的“吸引注意力、变换为技巧、让人惊诧不已”的魔术特性,确实代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微妙心理。引人注意让别人被吸引,让看似普通的自己变得特殊,利用技巧实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无比震惊。这样追寻成功的心态,源于人性的简单心理。而这种魔术生活背后我们被蒙蔽的真相却不是我们简简单单就能够看到的。而诺兰透过影片要告诉观众的人性理念我想就应就是如此。很喜欢他的作品,很喜欢这个在主流和小众之间能够畅行的新生导演,也喜欢两位男主角在影片中的高超对手戏。与故弄玄虚的《魔术师》相比,这部写实的《致命魔术》在近期魔术风行的众多影片中已经属于相当成功的。

《致命魔术》观后感2

  20xx年很快就要结束了。回望近一年来,放眼全球,似乎还没什么一部概念创意、主题表达及观赏性相得益彰的电影问世。也许是作为影迷的我要求有点苛刻,但事实上,能看到这样的一部新作真的是难得的享受。当今能创作这种水平的电影的导演中,翘楚当属里斯托弗·诺兰。可惜他还在酝酿着预计明年上映的《信条》。

  如果你也是诺兰的影迷,等待他的新作的时间又很漫长,那么在等待期间,可以回顾一下他的一些经典的前作,其中特别值得回味的就是《致命魔术》。

  《致命魔术》和《蝙蝠侠》系列一样,也并不是诺兰的纯原创作品,它改编自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1995年的同名小说。原著作为一部以19世纪中后期为时代背景的科幻故事,有着铺陈精细的多视角叙事结构,通过娓娓道来展现魔术师斗争的传奇色彩。这样的创作特色让诺兰对这部小说产生了兴趣,而在改编的过程中,诺兰除了加入自己的叙事风格,还在主题上作了更深刻的探讨。

  在《致命魔术》中,两位魔术师主角在魔术探索的过程中你争我斗,甚至为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表层情节上看,无意杀妻似乎是两人争斗的绝对动机,而实际上,杀妻之仇只是导火索。魔术带来的成就感注定二人志不同道不合——对于波顿(法隆)来说,魔术的不断求新是他的成就感所在;而对于安吉尔来说,观众回馈的发自真心的愉悦就是一种满足。安吉尔和波顿(法隆)本是搭档,前者只想通过魔术与观众同乐,而后者的野心影响了他的愿景,为了声誉与生存,两人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仇恨”只是恶化了两人之间的竞争关系。

  为了竞争,安吉尔不惜用上了当时较为罕见的科学技术。如此“科幻”的情节设定是《致命魔术》为数不多的槽点。其实“科学戏法”并非诺兰个人的怪力乱神,在原著中这可是主要设定,而电影版已经尽可能地将其淡化为不算喧宾夺主的叙事元素。而且和“科学戏法”相关的还有片中提及的特斯拉和爱迪生之间的“电力之战”。这个发生于真实历史中的物理学竞争和影片中的“魔术之战”形成互文,稍微了解这段历史,《致命魔术》的表意就会显得格外清晰。

  爱迪生和特斯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自为直流电和交流电代言,争夺着西方用电能源巨头,然而在生产技术还不够成熟的19世纪,舆论、坊间并不关心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原理,也不关心其中的长远价值,人们只关心哪个更能让灯泡亮起来、机器转起来,直到生产技术日益发展成型。《致命魔术》中,安吉尔和波顿(法隆)终其一生为了魔术的所谓最高境界“化腐朽为神奇”相互争斗,前者活成了副本,后者损失了自我,付出了不少代价,到头来彼此都没搞明白,他们要的终究只是观众看到奇观后的愉悦而已。

  换句话说,《致命魔术》就是通过情节反转和叙事交错,将电影内外的观众愚弄了一把,同时讽刺了歌舞升平的社会——为了从娱乐至死的受众身上获得成就感,总会有人不择手段制造奇观,而受众看不到也不想明白奇观之后的残酷现实,他们只想消费幻象,享受感官上的快感。就像影片最后的旁白:“现在你想找出秘诀,但是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没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只想被骗。”因为一旦你真的知道了,愉悦又从何而来?

  在新媒体对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当下,《致命魔术》的表意显得更应景。如果不是有人披露,有谁会在意一个网红、一个节目大火的背后,是多少从业者的牺牲和矛盾纠纷?这其中还不只是辛酸与泪水,还可能有看不清的人血馒头。但大多数民众并不会主动在意这一切,毕竟当下真真假假连从业者自己也讲不清楚,“奶头乐”是幻象,反“奶头乐”的所谓“真相”又有谁能保证不是幻象呢?

  在消费主义倾向愈加强烈的当下,重温《致命魔术》,多少会感到细思极恐。消费主义影响下的“韭菜”和“收割者”,你我究竟是哪一个?我们正在消费的究竟是真材实料,还是从我们自己身上压榨出来的娱乐泡影?台下的你我在看魔术,而台上表演的究竟是精心设计的一出好戏,还是血淋淋的假戏真做?

【《致命魔术》观后感】相关文章:

魔术小学作文09-10

神奇的魔术叙事作文11-03

神奇的魔术小学作文09-05

小班黄豆宝宝变魔术教案07-01

魔术小学作文15篇09-12

《金刚》观后感10-24

《神话》观后感10-25

《1921》观后感10-25

《海洋》观后感10-26

《天道》观后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