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6 09:49:0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集锦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正音。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丢失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曰”要注意与“日”区别,“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举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教学准备:动物头饰,玫瑰盛开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玫瑰花吗?

  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

  揭示课题:4、小鹿的玫瑰花

  二、自学生字,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主识字交流: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已认识的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结合经验理解:一瘸一拐结合图理解:花骨朵

  3、引导质疑:

  预测学生可能质疑:为什么鹿弟弟先说这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没有白栽呢?

  三、读读演演,解决疑难

  根据学生质疑,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一)学习1-4自然段

  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鹿弟弟为什么说,哥哥的玫瑰白栽了?

  1 出示一组句子,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理解“渐渐”,体会小鹿栽种玫瑰的辛苦以及对玫瑰的喜爱。

  2 体会小鹿没看到一朵花的心情,理解“惋惜”。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二)自学5-8自然段

  1 师:要是能看到小鹿栽种的玫瑰开花时的样子,该多好啊!小朋友们,想看看吗?

  读一读第5-8自然段。

  2 老师扮演小鹿,发给学生“黄莺”和“微风”的头饰,引导学生扮小鹿的朋友,告诉小鹿玫瑰开花时的样子。

  3 学生自由分组研究角色,表演课文5-8自然段。

  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开发文本,拓展表演:

  电脑出现小兔的画面,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小兔是小鹿的好朋友,她悄悄地拍下了玫瑰开花时的情景,今天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小鹿,祝它身体健康。(电脑出现玫瑰盛开的画面)

  再现童话情境,激励学生充当小鹿的各种朋友,告诉小鹿看到的玫瑰盛开情景。

  随机理解“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仿造课文第4段的写法,练习说(或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积累文中的好词。

  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历史、回归、现在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东方之珠》,学生听或轻轻拍手哼唱。)

  1、伴随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唱的`是什么歌曲吗?东方之珠的珠是什么意思?(珍珠)东方之珠指哪里?

  2、你知道香港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画圈的地方就是香港,它在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

  3、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开火车读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联系句子、课件演示等)

  香港 贸易 清澈 海豚 闪耀 粤菜 佳肴 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 物美价廉 璀璨无比 一应俱全 亚太地区

  (粤菜:广东风味的菜。 亚太地区:太平洋周围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璀璨无比: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霓虹灯:彩色的灯。闪耀:闪烁。

  琳琅满目:读句子,看课件,就是商品多的意思。)

  2、解决了生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学习第1段

  1、无声的默读有助于思考,请默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

  2、交流。(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3、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香港为什么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四)、学习2―5段

  1、整体感知:

  ①听老师读课文2-5段,同学们来感受。

  ②同学们谈感受:在听老师的朗读中,香港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美丽、繁华)

  ③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在哪一段描写?

  (板书:市场 美食 海洋公园 夜景)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自制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文本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交流收获和问题

  三、细读文本,解决问题

  整合问题:爸爸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一老一小如何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1、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交流: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2、结合5、12大地震中涌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想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这两天,我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看老师给他带来了。屏幕上展示珍珠鸟的图。(学生描述珍珠鸟的外形)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作家冯骥,看他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怎样的动人故事。(板书:16 珍珠鸟)

  「用谈话法导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同桌交流:作者与珍珠鸟之间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是什么?

  2、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文章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意思?

  「学生并不是一个知识积淀为零的容器,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动求知。所以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还会很深刻。另外,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自由读书,弘扬主体精神,但学生读一遍书应有一遍的收获,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看图渎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七、小结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21

小学语文教案11-24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10-27

(通用)小学语文教案10-16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09-04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2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3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4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