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9 07:15:0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的:

  理解龙女和柳毅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理解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

  品味本文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理解龙女这个人物形象。

  理解柳毅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

  品味本文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方法

  阅读、分析、评价、鉴赏

  学习过程

  一、艺术特点解析

  1、故事曲折,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然而写得极有波澜,尽其曲折。故事一开始,“鸟起马惊,疾逸道左”,情况异常,似有征兆。然后见到一位色殊形秽的妇人,竟然不是凡人,而是龙君之女。柳毅到了龙宫,满以为可以马上见到龙君,不料“王久不至”。龙君本应是神力无限,览书后却不能去解救女儿的苦难。正当龙君一筹莫展之际,情节突变,“大声忽发”,钱塘君化作赤龙腾空而去。结局部分先写龙女得救回宫,后让钱塘君出场,让他补叙战斗的经过。叙事绝不平铺,曲折有致,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并使情节富于吸引力。

  2、波澜起伏的情节,根植于作者丰富想象的沃壤。龙宫殊异的景物,奇特的.人物,也是借助丰富想象和夸张笔法生动描绘出来的。这突出地表现在钱塘君形象的塑造上。出战时,作者以夸张的笔墨、绘声、绘形、绘色地描绘出震撼人心的形象。他一怒吼,如同“天坼地裂”,宫殿为之“摆簸”,他力量无穷,行动神速,顷刻间,使泾川变成一片血海尸山,无情郎变成腹中之物。这种人物在现实生活当然不存在,但他却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人们的反抗情绪通过这个复仇者的形象充分地层现出来,这正显示了浪漫主义手法的特征与作用。

  二、品味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在文中俯拾即是。柳毅问龙女:“子何苦而自辱如是?”作者写龙女的反映只用了“始楚而谢,终泣而对”八个字,十分细腻地写出龙女先楚而后泣、先谢而后对的内心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既反映出她悲苦不胜、迫切求助的心情和温婉的性格,还表露了一个善良的女性初见陌生男子时欲语还休的羞怯之态。龙女回宫时,作者写她“自然蛾眉,明挡满身,绡●参差,面容“若喜若悲,零泪如丝”,并有“红烟”、“紫气”、“香气”相绕。就这样,以经济的笔墨刻画出具有仙姿神韵、飘逸轻柔、美貌多情的形象来。句式上有骈有散,富于变化。骈句主要用于人物肖像神态的描写和场景有铺叙,以抒发作者强烈的心灵感受,加深对读者的印象。骈句的运用,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句式的运用服从于内容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钱塘君战罢归来与洞庭君有这样一段对话: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两人的对话,一个问得急促,一个答得干脆。问得急促,突出问者的专注、急切;答得干脆,则显示答者对其所作所为的坦然、快意。这就是使用一连串的省略式短句所起的绝妙作用。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品读课文善于捕捉和再现细节的艺术特点

  [情感目标]:理解文中传达出的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

  [技能目标]:了解书信体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课文捕捉和再现细节的艺术特点

  理解文章蕴含的立身立文立人的深意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充溢着的作者对人生的诸多感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是古代士子的读书目的。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先看贾平凹的.读书观。

  古俗话入题,功利性读书与本文作者读书目的的潜在对比

  二、检查

  预习

  1、解题

  二“书”的意义

  “示”的意思

  体裁:书信体。

  示:给……看

  重点:读书的体会

  在小妹十八岁生日时给小妹的一封信

  对于文章体裁的分析,内含该体裁的特点

  2、用“读书”这个中心词概括文中的各个自然段

  读书之因之艰

  安守清贫好读书

  珍惜时光多读书

  注意方法会读书

  读书之贺礼

  训练学生整体感知的概括能力,培养规范表达

  三.研读

  文本

  1、题目重点写自己读书体会,为何可以幼时环境写起?

  ①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②先叙后议,引出下文读书境界和读书方法

  ③由兄妹之情转向对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的理解,提升文章主旨,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善于再现事件的精微之处

  2、找出文中富含深意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有关名言事例?

  ①“穷不是咱们的错……贫困而志向不贱”:书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充裕与人格上的高贵

  A孔子“饭疏食饮水,曲……乐亦在其中矣”。

  B“六一居士”的来历

  C刘禹锡《陋室铭》名句

  对作者读书境界的领悟,由所举事例引导学生得出这种传统在中国文人中乃一脉相承。引导学生要善于联想已学的知识哪些文章和事例?

  ②“只有读书习文方有……社会”:位卑未敢忘国

  A《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虑”

  B杜甫一生为国为民而吟唱

  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读书观,请举例

  ③“贫困……人富则思惰”

  负薪(朱买臣)囊萤(车胤)

  映雪(孙康)挂角(李密)

  凿壁(匡衡)

  补充典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与情感教育名诗句举例

  ④“珍惜年纪,多读书”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诗句规劝学生趁时读书,情感教育

  课件展示:王治秋读《阿Q正传》感想

  ⑤泛读……精读,常读常新

  教之以正确的读书方法,举一反三

  3、从这份生日礼物中读出了什么?

  兄长殷切希望小妹读书,明理、做人,对学生强化教育正确的读书目标

  四、小结

  现在有人评价中国人精神面临着沙化,精神家园在失落,作者借本文号召大家多读书,重建精神家园。

  富于号召力感染学生多读书

  五、作业布置

  结合自己的体会创作读书格言

  板书设计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贾平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涉及课文内容中读书境界和做人的理论性文字时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名人例和名人名言、古诗词句,以使学生阅读面拓宽,为写作积累素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复习文章的生字,准备听写。

  2、过程与方法 将文章分段,理清各段大意,理解文章中心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将文章分段,理清各段大意,理解文章中心主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教学方法:

  说教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一二八事件的资料及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在放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去街上卖过报纸?(学生举手)请学生谈谈为什么会上街去卖报纸。(体验生活)

  同学们现在卖报纸是为了体验生活,大家知道吗?在解放前的旧社会也有许多和同学们一般大的孩子上街卖报,可他们却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今天老师就要介绍一个卖报纸的小姑娘给大家认识。齐读课题。

  2、新课学习。

  了解小女孩的生活状况,要认识这个小姑娘,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生活怎么样?自由朗读全文。(生活贫穷悲惨)

  教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她生活贫穷悲惨?(小姑娘没有家到处流浪;小姑娘的父亲一直生病,上街卖报纸帮妈妈维持生活;天很冷,小姑娘冻着双手卖报,但买报的人很少。)

  这个生活悲惨的小女孩在旧社会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可为什么这个小人物的故事能流传至今呢?(因为聂耳为这个小姑娘写了一首歌。)

  聂耳为小女孩写歌,聂耳是谁?请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聂耳。介绍完毕,师质疑:从同学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聂耳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他又是怎么与这个毫不起眼的报童认识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报童的叫卖声像钉子似的把聂耳的双脚钉住了。)师出示句子。问: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修辞手法,是什么?(比喻)

  全体齐读句子,学生思考:比喻的手法用在这里是要强调什么?(报童的叫卖声对聂耳很有吸引力。)报童的叫卖声让聂耳让聂耳停下了脚步,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听到叫卖声,聂耳心中会想些什么?(这个小女孩真可怜,这么久都没人买她的报纸;好可怜的孩子,我应该帮帮她。)聂耳就是带着这些想法走进了小毛头的生活,那接下来他具体会为小毛头做些什么呢?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3——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方法设计 删减比较、对比朗读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二、 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 自读全文:

  2、 查生字掌握情况:

  3、 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 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 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2、 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说明简洁,意思完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五、积累语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凌空翱翔的鸟儿。将这样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20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②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对词语的理解。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注意引导关键词:

  “大约”、“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庞大家族”、“有些”、“其中”、“一些”,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1、 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 指名逐段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3、 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4、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做好知识储备。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2、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提出不懂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教学,针对学生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把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时,可以通过教师引读、对比朗读等方法,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在学生讲述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 1、读一读,填一填:

  ⑴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 )经过( )的演化,( )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 亿万年前,一种()羽毛的恐龙( )同类,飞向蓝天,

  ( )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⑶ 地球上的( )恐龙( )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 )身体。

  ⑷ 数千年后,它的后代( )成一个形态各异的( )家族。

  2、读一读,说一说(每组里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第一组:

  ⑴ 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⑵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第二组:

  ⑴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⑵ 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3、以“走向恐龙”为主题,开设图片、资料展。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恐龙中的一支飞向蓝天 课后反思 为了突破本课“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和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这一重点,备课组讨论所形成的框架式预案力图以“直击重点段”的方式,采取读──说──读的过程来达成这一目的。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根据我班学生的实情,我对这一思路和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一是对课文设计中的“理清课文线索”作重点处理,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二是在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上,将复述作为体会用词准确性的方法;三是在设计上,让学生背诵感兴趣的部分,让孩子们积累、内化;四是在拓展学习中,主题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力图从这四方面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内化知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7个生字,认识“诺、颁、隧”3个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读通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生词,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语句中,感受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谈世界著名的奖项——诺贝尔奖。

  2.说说对诺贝尔的了解。

  二、设问导读

  (一)预习课文

  1.依自学提示读课文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生词,同桌借助词典或学过的解词方法思考其含义。

  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正音。

  2.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斯德哥尔摩 颁奖 机械 砸石头 灰烬

  隧道 开凿 震撼 英镑 爆炸

  3.展示朗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朗读,互相评价。

  (二)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中读到了哪些内容。

  2.从上面提到的内容中提炼出主要内容。(提示:找出文中主要自然段来概括。)

  3.思考:文章层次如何划分?说说理由。

  (三)了解诺贝尔奖

  1.自读课文第1、2、10自然段,思考

  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奖项涉及哪些领域?

  ⑵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温馨提示: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句。)

  2.品析遗嘱

  ⑴读读第10自然段中写诺贝尔遗嘱的'句子,从遗嘱的内容中,你认识到了怎样的诺贝尔?

  ⑵饱含深情地读出诺贝尔的遗嘱。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2题。

  四、拓展延伸

  查资料了解我国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第 2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程及所经受的磨难,感受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9自然段,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勇于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内容,练习为诺贝尔写100字的小传

  教学过程:

  一、基础达标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 ) 的艰难历程。临终时,他把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存入银行所得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 ( )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二、设问导读

  (一)默读课文3-9自然段,思考

  1.诺贝尔为什么想要发明炸药?(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句子。)

  2.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三个过程?(提示:仔细读5-9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简洁叙述。)

  3.找出本片段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合作探究

  1.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2.我们知道,炸药常用于战争之中,它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怎样想?(提示:结合诺贝尔奖的奖项来分析)

  (三)练写小传

  1.读富兰克林的传记,想一想:书写诺贝尔的小传,要有哪些内容。

  2.根据课后练习第4题的要求,为诺贝尔写人物小传。

  三、巩固练习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整理为诺贝尔写的小传,誊抄在课后练习第4题下的空白处。

语文教案 篇6

  一、尝试探疑·激活思维

  理想是一个神圣而又诱人的字眼。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亲爱的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读读流沙河的《理想》吧,或许对你把握人生航向,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认真读一读,理清本诗的思路,把握本诗的结构。

  2.仔细想一想,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揣摩本诗的思想内容,理解本诗的主旨。

  3.细致品一品,体会本诗形象化的语言,领会本诗诗句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4.相互说一说,你树立了怎样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

  二、自主学习·学法建议

  1.建议同学们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探究本诗的脉络。探究本诗的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研究清楚,探讨明白

  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

  4、5、6、7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8、9、10、11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一目了然: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7)

  鼓舞人们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总--分--总

  2.建议同学们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依据自己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探究词句的含义。

  本课是一首哲理诗,其诗句含义十分深刻,要认真揣摩,反复品味,细致探究,悟出真谛。

  首先,我们要学会在品析某诗句时善于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有针对性、探究性,便于理解。如对诗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的理解,我们可以提出"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等问题进行探究。

  其次,对诗句的理解要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停留在诗句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诗句所蕴藏的深刻的含义。仍以上句为例,我们可以联系古今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的例子,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例来理解:处境虽寂寥,但精神欢愉,心胸欢畅;毕竟有时遭误解,因而欢笑之中肯定有酸辛。

  3.建议同学们品读本课优美的诗句,并背诵下来,以加强自己的语言积累。如本诗的第三节,我们要领悟其精妙的比喻,揣摩"珍珠链""脊梁骨"的喻意;体会动词使用的精巧,探究"贯""串""照"的深刻含义。

  三、典例剖析·潜能开发

  [例1]下列诗句,哪些句子是比喻,哪些句子是拟人?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但理想却从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因此要扣住比喻和拟人的特点,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

  [答案]比喻:理想是还魂的仙草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拟人: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唤浪子回头[例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一诗句的含义。

  [思路分析]本题慎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含义尽量要全面,联系实际尽量要是自己亲身体验的,要反复揣摩,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答案]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例3]读下列诗句,请写几句赏析的文字。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发芽,榆杨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本题考查的是诗句赏析。对这类题目,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赏析角度出发,任选一个角度,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

  1.从修辞的角度,讨论一下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从诗句内容的角度,分析其深刻的内涵。

  3.从诗人情感的角度,想一想,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4.从自己实际的角度,体验一下诗句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设计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方法设计

  1 观察想象,口头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交流。

  正 确目视,学会临摹。

  敢于放手,留下拓展思维的空间。

  一、导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范读课文:边听边想泉水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了?

  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并把它画下来。

  3、出示生词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2、范写,重点指导:出示骨、鹃、股、脆:读读这些字,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

  3、学生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塔:右下是合,中间的横短不能少。

  一、《泉水》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欢声,洒下一路爱心。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文章里去,感受到泉水的快乐,分享泉水的幸福,泉水乐于助人,奉献为乐的精神也如泉水般浸润学生的心田。

  二、开课,伴随着叮咚的泉水声,教师深情描绘:叮咚,叮咚,是谁在山上弹琴?是一股清泉从石缝中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泉水的冲劲,引导学生想象泉水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看到了什么。音乐的渲染,朗读的感受,导语的创设,让学生初步走进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

  三、精读课文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以读文本,读中对话,移位体验,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股泉水。

  1、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泉水的几句话,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山里姐姐那一部分,教师当作姐姐,和学生对话,学生很快进入泉水的角色,热情地招呼姐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有了愉快的体验,孩子们的思维也活跃了。

  2、质疑:“天然是什么意思?”其他孩子纷纷发表意见“就是大自然”“是自己流出来的”

  确实,从孩子们的只言片语来看,他们确实能悟到天然的意思,能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来谈,

  一、谈话导入

  师:丁冬、丁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是谁在唱歌,泉水流动的声音……

  师:同学样的想像真丰富。请同学打开书,从书中找到作案好吗?

  生:丁冬,丁冬,是一股清泉石缝里冲出来

  师:噢,的确是泉水姑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位泉水姑娘。板书课题:泉水

  二、整体感知

  师:泉水姑娘从哪里来?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泉水姑娘从石缝里来,她去过水池地、果园、山坡、山谷。

  三、熟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已喜欢的词语。

  生:喜欢“丁冬”这个词,看到这个词我好像听到泉水姑娘欢快的唱着歌儿从山上跑下来。我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丁冬,丁冬”。

  师:全班同学和他一起来感受好吗?

  生:齐读“丁冬,丁冬,”并放在句子里读。

  生:我喜欢“冲出来”这个词,看到这个词我感觉到泉水的力量很大,也感受到了泉水姑娘想来到这个阳光明媚的世界

  泉: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右下是横折钩,竖弯钩,不要写成巳。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四、快速读第一自然段

  1谁能先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

  学生讨论得出: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

  2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轻声读第二——五自然段,把答案画在书上。

  学生边读边画。

  3自由读六、七自然段,练习填空:

  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他们互相问候:()。他们互相约定()。

  五、总结:

  1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

  3把你喜欢的段落读或背给你得好朋友听。

  很可贵的。教师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个生成的资源,让孩子们对天然有更完整,更具体,更清晰的理解。

  3、再如读到果园那一部分,让孩子们想象果树喝了泉水后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作为泉水的那种自豪,那种付出的快乐自然表达得淋漓尽致。

  4、读到为画眉鸟伴奏一部分,教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感受泉水很美,再读出来。学生听后纷纷回答老师,很美。这个设计是好的,能帮助学生进入课文,体验情感。可是由于现场音乐声开得过大,放出来的声音不仅谈不上美,反而很刺耳,学生却异口同声附和很美,让人感觉是这堂课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xkb1.com

  急切心情。我要用动作来表达个词语。(学生边读边用手比画)

  生:我喜欢“阳光灿烂”这个词。看到这个词我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想,读一读,再读一读。

  生:我体会到泉水姑娘是高高兴兴来到这个世界上。

  生:因为泉水想快点看到美丽的世界……

  3、学习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

  读一读描写泉水姑娘流过的地方的自然段。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生:都写了泉水流进什么地方,泉水流进不同的地方都在帮助别人。www.xkb1.com

  生:小组交流:学生反复朗读并体会。抓住重点词语。 4、整体感悟。生:全班齐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泉水流到__________________,她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___”的格式来完成。

  师: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去自由创作吧!

  生:小组交流:这节课不仅感受到泉水姑娘的美丽,更深深的体会到泉水美好的心灵。

  板书设计

  泉水

  山腰 姐姐 多

  平地 杜鹃花 清

  果园 果树 甜

  山谷 画眉鸟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