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8 19:11: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争吵》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争吵》教学设计15篇

《争吵》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争吵是发生在:我和克莱谛之间的股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争吵中,体会友情的珍贵。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4、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

  ②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 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争吵》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被崛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碧寤岣盖姿档幕暗暮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认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克莱谛和我为什么争吵?)

  二、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他们两个是怎样争吵的呢?

  2、学生自读1—4自然段。

  3、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4、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尽力维护朋友的自尊心)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5、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6、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7、请学生组内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四、课堂小结。

《争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同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2、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 jí )妒( dù )”的“嫉”不要读成“ ji ”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地”。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òu”,不要读成“dù”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 ”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ài)着我”、“挨 (āi)家挨(ā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ù)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竞”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⑴ 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

  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⑴ “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⑵ “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⑶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⑷ 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⑸ “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⑹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海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切“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说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2、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内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绽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他句:

  缘故──

  ① 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 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 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 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和学之间友爱的字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争吵》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读本文的生字新词,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自己积累的词语。

  2、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这篇课文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受教育,我们前一课时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事情起因。

  2、师问:因什么事而争吵?(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

  这是主要原因吗?(不是,因为他的笑)

  师点拨bō难句:“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可是”表示转折,说明吵架的真正原因,我认为他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而报复他。)

  请生用“可是”说话。

  我又怎么做?(把他的笔记本也弄脏了)这种做法对吗?

  3、指导朗读:

  ①“你这是故意的!”表示生气,读出强硬的语气。

  ②“我在外面等你!”余怒未消读出强硬的语气。请生试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请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想争吵后我的心里怎么样?(不安,后悔,但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2、不安在什么地方?(怕克莱谛报复我。)后悔什么?(克莱谛是个好人。)从哪儿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好人?

  ①能帮助父母亲干活──勤劳

  ②能服侍生病的母亲──孝顺

  ③穿着有裂缝的衣服──朴素

  ④我们全家人欢迎他──友善

  3、从悲哀的眼神你看出什么?(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和气不值得。)用“不是……而是……”造句。

  4、指导读句:“我在外面等着你!”表示强调,语气加重。“我也等着你!”表示我不甘示弱,语气也该加重。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三】学习第三部分

  1、生自由读第三部分,说说你读懂什么?(克莱谛用友善化解矛盾。)

  2、师小结:克莱谛用包容之心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他们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多高尚的品格呀!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1、师问: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你认为父亲做得对吗?(教育及时)

  【五】总结提升

  1、从安利克和克莱谛的争吵经历给你什么启示?

  2、师总结:是呀,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人要学会宽容,相互理解,勇于反省,勇于认错。用不存成见之心与人交往,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六】板书设计

  争吵

  弄脏本子

  安利柯争吵克莱谛

  后悔悲哀

  知错重归于好宽容

《争吵》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阅读《爱的教育》,了解亚米契斯。

  二、导课

  1、出示书《爱的教育》,交流对这本书和作者亚米契斯的了解。

  2、出示课题《争吵》,正音:争 翘舌后鼻音。

  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争吵后各自有什么表现?结果怎样呢?这件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圈划出生字新词。

  2、重点字词,借助字典和上下文来理解。

  3、带着问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汇报、交流。

  1、出示生字词,重点指导:缩 承 缘愤 毕 戒 既

  正音:缩 承 愤 既

  字形:承 缘 毕 既

  比较:即 和 既 / 缘和 绿 /毕和必 /即 和 既 /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如:嫉妒的“嫉”读阳平,“胳膊肘”的“肘”读翘舌,“服侍”的“侍”,“挨到了放学”的“挨”读阳平

  3、交流,课文大致讲了什么事情?围绕“争吵”写了哪些内容。

  按“争吵前,争吵时,争吵后”来理清文章脉络。并学习作者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争吵的起因

  1、自由读,想想“我”和克莱蒂为什么会发生争吵?从字里行间,你对“我”和克莱蒂有了哪些了解?

  2、共同品析

  示例:

  生:“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蒂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从“忽然”“碰”可以看出,是克莱蒂碰了我,导致我弄脏了本子,引发争吵。

  生:克莱蒂是无意的,从“突然”和“碰了胳膊肘”可以看出,而“我”却“火了,骂了他”,“我”这样的态度,克莱蒂却“微笑”道歉了。别人无意碰了自己,而且是好朋友碰了,并且马上就态度很好地道歉了。

  生:被克莱蒂弄脏的本子,是“我”给“小石匠”抄的每月故事,说明“我”很关心同学,从《爱的教育》前面的故事里,我知道“小石匠”也是安利柯的朋友。所以,安利柯才会这么生气,和克莱蒂发生争吵。

  生:克莱蒂面对安利柯的责骂,“微笑”地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态度很好,而且“我不是故意的。”语气是平缓,并不是像我们平时那样“我不是故意的!”为自己开脱。我觉得克莱蒂是个很有礼貌,很善良的孩子。

  生:所以,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克莱蒂得奖了,“我”有点嫉妒他。虽然“我”说“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

  3、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你们平时和同学会为什么而争吵?

  示例:

  生:会因为别人踩了我一脚;因为男生欺负我们女生;自己心爱的钢笔被同学碰掉地上,摔坏了;别人故意把我推倒;别人弄坏了我心爱德的东西;别人不带我玩……

  师:是呀,在生活中,争吵的原因可真多,争吵也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发生,那我们改如何正确看待争吵,如何远离“争吵”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争吵》

  回顾:安利柯和克莱蒂为什么而争吵呢?

  二、学习“争吵”部分

  1、自读课文“争吵”部分,圈划出争吵中两人的表现,体会他们的内心。

  2、品读体会:

  示例

  安利柯:“很不舒服”“报复”“……也……也……” 因为,心存嫉妒,所以,克莱蒂的无意之错和歉意反而激起他的报复心,故意把克莱蒂的本子也弄脏了。

  克莱蒂:“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举起手来”“急忙缩回”“我在外边等你!”克莱蒂为安利柯的故意报复很生气,因为他想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会作出这样的举动,但又很善良地在老师发现的瞬间把举起的手缩回。很大度,很宽容。

  3、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研读“争吵”之后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意

  1、出示父亲的话,交流,自己从父亲的话里懂得了什么?

  2对照克莱蒂和安利柯在争吵后的不同表现,体会“高尚”的真谛。

  3、默读课文“争吵之后”,完成表格:

  安利柯

  克莱蒂

  心情:

  动作:

  神态:

  语言:

  你的体会:

  4、结合填写表格,品析课文,从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描写中,体会克莱蒂的宽容和善良,安利柯的明是非、及时反省。

  5、分角色朗读课文,角色体验。

  四、总结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爱的教育”?

  2、结合生活经历,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启发。

  五、作业

  1、和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写写自己的体会。

  3、自己和同伴间发生过争吵吗?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争吵,写清楚争吵是如何化解的,自己的感受。

  4、继续阅读《爱的教育》。

《争吵》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1、紧抓文本,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等方式,循序深入,块状推进。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发现的操作平台。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不背离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将学生生活和文本整合,读写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学一致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会写14个生字;

  2、学会给课题提问题,将答案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明白“我”与“克莱谛”争吵的真正原因。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揭题、读题、设疑

  1、板书:

  争吵,齐读。

  2、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

  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要求: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

  1、字音、字形:

  出示:

  嫉妒、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服侍缩回、诚心诚意

  承认、线缝、缘故、原谅、愤怒、防御、戒尺、既然、高尚

  ⑴ 指读,请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他同学跟读。“嫉”读二声,不读四声,与“忌妒”区别。

  ⑵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承”中间是三个短横,不能多写或少写;“缘”的右半部分是写好这个字的难点;“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右上部分;“戒”的部首是“戈”。

  2、检查朗读:

  朗读比赛,指明学生读,哪里读断或读错的地方,就坐下,然后共同纠正。

  四、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回答刚才的问题。

  2、同桌之间互说。

  3、将这些答案结合板书连起来说。

  4、同桌互说。

  5、小结:

  给课题提问,后将答案连起来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五、精读“为什么争吵”

  1、读完课文后,大家想跟谁交朋友?

  2、默读1~4自然段,用不同符号画出两人在这件事上的不同表现。

  3、对比朗读两人不同的表现,想想争吵的主要原因。(结合理解“嫉妒”)

  六、结课

  七、作业

  在《写字.钢笔字》中,抄写相应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是否有与同学发生争吵?都因为什么?这一课中的两个朋友因什么事而发生争吵呢?(“我”的嫉妒,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书)发生争吵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二、自学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各是怎么做?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读书符号。

  4、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三、检查汇报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

  2、结合自己与同学间发生的争吵,感受“我”矛盾的心理。

  四、转换角度,回归整体

  1、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你更愿意跟谁交朋友?为什么?从文中语句找出理由。

  2、教师依据学生所说的理由,及时加以梳理,确定导向。

  ⑴ 安利柯错在哪?

  (犯了错没主动认错,还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

  ⑵ 为什么说克莱谛是个高尚的人?

  (我故意弄脏了他的本子,他却主动与我重归于好)

  ⑶ 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何理解的一样吗?

  (联系后面的段落“我”举起尺子,做好防御工作可以看出“我”认为克莱谛是要和“我”算帐,而克莱谛的“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谛这时在想些什么呢?见了“我”却微笑并温和地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可见安利柯误会了他,克莱谛的意思是要与“我”重归于好。)

  3、小结:

  我们应从整体上认识人,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值得我们跟他交朋友;“我”虽然身上有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但又能看到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我”的进步也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

  五、指导朗读,深化情感

  1、指名读“我”的话。

  2、教师指导:

  “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读出后悔的语气;

  “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

  3、此时安利柯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指导读安利柯说的话“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师范读,后指名读,然后齐读。

  4、合作分角色朗读。

  六、联系实际,明理拓展

  1、读懂父亲的话:

  ⑴ 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

  ⑵ 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其它的话。

  ⑶ 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你自己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又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没做到?

  ⑷ 小结:

  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2、读写结合:

  写写你在平时与同学发生纠纷的一幕,并写一写你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七、作业

  1、把父亲的话抄下来,再体会体会。

  2、组织读书小组,阅读《爱的教育》,并做好读书记录。

《争吵》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

  ②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二、导入。

  1、透过预习我们明白了争吵是发生在:我和克莱谛之间的股市,这节课我们就一齐走进这场争吵中,体会友情的珍贵。

  三、再读课文

  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透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述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述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样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主角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资料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教学反思:

  在这个单元中遇到了其中的一篇《争吵》,平心而论我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可能是因为我们和意大利在文化等很多方面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为人处事的原则,所以我对这篇文章中的小主人公之间发生的问题,一向都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一向都存在着一些困惑。

  《爱的教育》上学的时候我读过,但是之后有事情给耽搁了没有读完,当时读的感受觉得太喜欢那里面描述的情景了,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善良,所有的矛盾都那么容易迎刃而解,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主动地承担职责,遇到好的事情的时候大家都会把荣誉让给别人,那里的人都个性的善解人意,无论怎样样的孩子最后都能够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是个完美的大同世界。

  个性是结合我最近自己的一段经历,我觉得在校园中的孩子个性单纯,因为我们都会用真善美去影响孩子们,一旦发现他们如果有些不美的地方就会想尽办法去引导,期望他们都成为一个个完美的人。但是社会上是这样的吗?社会没有黑暗吗?社会里没有坏人吗?我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也会被人笑为“书呆子”,所以很多经历都是因为自己太美化了这个社会,但是我担心自己这样完美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们缺少对于社会实际状况的真正认识,让他们在社会上走弯路,受到伤害。但是从我的内心深处我想用世间最完美的东西来浇灌他们,但是就是这样坏人就能放过他们吗?坏人能因为他们的单纯就对他们网开一面吗?如果他们在社会上受到伤害了才反应过来原先在校园里经历的都是迷幻的、都是空想的,我想这也会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我困惑、矛盾。

《争吵》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过程:

  一、“人”字新解,导入新课。

  1、板书“人”字。

  2、谈话:我们在写“人”字时,因为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相互支撑,才使“人”字撇和捺的书写那样,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

  一些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用小黑板出示字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把自己认为易错的字指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嫉妒 原谅 服侍 承认 防御 高尚 哼 戒尺 胳膊肘 缘故

  指名读。 齐读 。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开火车读,一人读一段。

  读后交流:说一说课文中主要讲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直击“原因”,深化感知。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吗?

  2、课文哪几个小姐是将争吵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谛吗?

  4、出示“哼,得了降,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

  (1)请一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这句话。

  (2)从这句话你能明白“我”因为为什么原因嫉妒吗?

  (3)像这样自己没得到,别人却得到了,心理不平衡,看不起人家,容不得别人开心,这样的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同学门平时有过这样的心理吗?举几个例子说说看。

  (4)大家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5)“我”嫉妒后怎么做的`?

  (6)“我“包袱使克莱谛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试着来读读”你这是故意的!“这句话。

  (7)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缝,你们认为嫉妒还有什么危害性?

  (8)老师总结其危害性:嫉妒者常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过度的的嫉妒会使一个人脱离群体,失去朋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理。

  (9)克莱谛的恼怒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如果你是克莱谛,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10)学生自由发言。

  (11)教师总结: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这对受别人嫉妒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宽慰:“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之中颂扬了我。“

  5、分角色朗读1~4小节,注意体会人物的心理,读出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了争吵的原因,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知道了面对嫉妒者的方法,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争吵》教学设计9

  教材简介:

  这首童话诗以字典公公的家庭为背景,讲了一些标点符号只想当这个家庭的主人、主角,为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而争吵不休。讽刺了那些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而看不到他人的长处、优点的行为;教育人们要团结协作,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要贬低他人的价值。本文作者金逸铭,选作课文时删去了“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一句。第七单元的课文《陶罐与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就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看,与这篇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可做为补充教材配合使用。就本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来看,是综合复习标点符号用法的好材料,也可安排在期末教学,通过学习激励学生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教学目标:

  1、学会与人相处,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贬低别人。

  2、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学会与人相处,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贬低别人。

  课前准备:

  1、字典公公和各种标点符号的头饰。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初识标点。

  1、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可热闹了,原来是来了一群标点符号,都有些谁呢?请你猜一猜。

  (1)长得像个小蝌蚪,可是不在水中游。(逗号)

  (2)有人说我像瓜子,有人说我像芝麻,有人说我像只手,牵着并列的词语走。(顿号)

  (3)我像六颗滚圆滚圆的弹珠,多惹人喜爱。(省略号)

  (4)形状像个大耳朵,爱向别人提问题。(问号)

  (5)喜、怒、哀、乐喊口号,有时哭来有时笑,有时闹来有时叫,脾气数它最大。(感叹号)

  (6)小小符号圆溜溜,话要说完少不了我。(句号)

  2、生猜出谜底后,师出示教具(按课文第149页的图案制作出各种标点)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这群标点符号在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一场争吵。他们到底在吵什么呢?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来学习金逸铭叔叔写的一首有趣的童话诗(边说边板书),该怎么学呢?

  2、生讨论学法:读通课文,有不懂的做上记号与同学一起学……

  3、初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想想能读懂什么?看看哪些同学自学得最棒,合作得最好。

  三、自学反馈,领悟情感。

  1、反馈:指名分节读,正音。

  2、读了这么多次课文,你们知道这群标点符号到底在吵什么吗?(大家都认为自己很重要。)

  3、师:他们到底谁重要?还请每人做个自我介绍吧。请再读课文,模仿一种标点符号的.语气、动作来介绍。

  4、生自由准备后逐个请出感叹号、小问号、小逗号和顿号、省略号、句号作自我介绍,其他同学参与点评,感悟每个符号都认为自己重要。

  5、生根据自己的身份,自由组成小组(每组包括感叹号、小问号、小逗号和顿号、省略号、句号),组内排练这场不可开交的争吵。

  6、请一组表演、合作出色的上台戴头饰表演,老师扮演字典公公。播放歌曲,活跃气氛。

  7、讨论: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说啥?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8、交流: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说啥?能不能让大家知道?

  9、师小结:是呀,滴水汇成了大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师边说边出示句子)

  四、拓展延伸,掌握作用。

  1、师:听了字典公公的话,又听了你们的想法,标点符号们手拉手唱起了美妙的歌。出示标点符号歌。生齐读。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真美妙。

  2、同学们,我们在运用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句中的标点为我们准确的表情达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请看一则招生广告:幻灯出示广告(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从前有位教书先生要招收学生,他对外贴了一张招生广告:上面写着“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可是通知上没有一个标点,当穷人的孩子来时,(在幻灯上标出标点)他读着:“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当富人的孩子来时,(在幻灯上标出标点)他读着:“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结果呀,是穷人的孩子不交学费就能上学,富人的孩子则要很多报酬。这位老师巧妙地发挥了标点的作用。今后我们在写日记,写文章时要正确运用常用的标点。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教学反思

  全文采用拟人手法,将毫无生气的标点符号拟人化,赋予了标点符号不同的个性,非常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全文读来朗朗上口,以“标点符号比功劳”为主题展开,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明白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有因其趣味横生,所以很容易让学生记住这几种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确是标点符号教学极好的一个素材。

  在教学当中,我尽量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争吵》教学设计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疆版小学汉语双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课文一。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儿童诗。极富想像的语言将各种标点符号拟人化,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趣味性。诗中描述了标点符号间的争执与对话,使儿童了解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同时也受到了教育:不要只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应该团结起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教学目标

  A、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主角”的“角”还读作“墙角”的“角”。

  B、学习句型“没……没……”。

  C、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D、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E、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这一特点在本班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学生们已能说出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法

  随文自主识字法

  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四、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读书时间,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五、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是智慧灵感的源泉。激发兴趣是启发思维,激活内因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激趣导入”设计得好,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新知识,而且充分体现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课我就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的方法,课前与学生玩一玩猜字谜游戏,让学生猜一猜“典”的字谜: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然后,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典”字,导入课题《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2、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汉语教学识字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效果。字词的学习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词语,老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如在教学“嘲笑”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三种语言环境:小明上学又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同学们嘲笑他说——;小明上课睡觉,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都没听见,同学们嘲笑他说——;足球比赛小明做守门员由于自己的失误输了比赛,同学们嘲笑他说——。我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语境中练习运用“嘲笑”说话,从而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

  3、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对我们民语系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学生基本上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因此,再读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带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师生分角色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了解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不要只强调个人的作用。

  4、角色扮演,加深体悟

  三年级的学生表现欲都非常强,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方面,学生不容易进入状态。角色扮演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过对诗歌3-7小结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并懂得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的道理,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在前一个环节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环节,流程如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诗歌第3—7小节,思考:哪些标点在争吵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2)他们又是怎样争吵的'呢?老师把他们争吵的过程做成了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看这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无声动画片】

  (3)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给无声的动画片配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这样对学生说:哎,真糟糕,动画片怎么没声音啊!哦,想起来了,因为这个动画片是我前几天匆匆忙忙赶出来的,竟忘了给争吵的标点符号配音。这可怎么办?现在补又来不及了。怎么办?干脆,待会儿让我们来个现场配音,好不好,那我请哪些同学来当配音好呢?别急,我可不能随便叫几个同学来配音,要请就要请最好的。那今天我们就来个“配音大挑战”,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就请谁?有信心挑战配音员吗?

  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但要配好音学生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我是这样指导的:首先让学生在3—7小节中找一找,用横线划出给这些标点配音时所要说的话(师板书:找)。其次,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这些标点的话,引导学生通过每小节的前两句话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板书:想)。然后,指导学生给这些话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板书:动作表情)。再次,让同学们选择最想配音的标点,根据老师指导的方法自己读一读,练一练。最后,挑选7人试配音,边播放动画,边让学生配音。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昂。

  通过配音角色扮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在配音扮演的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能记住诗歌的内容,并能理解其意思,完整的演艺出文中的意思。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其阅读的兴趣,并能集中其注意力;同时加深他们对课文的记忆;而且学生在配音扮演的过程中很投入,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这种学习方法,我发现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非常好,教学质量也大大加强。我相信这样下去,一定能提高我们的汉语教学质量。

  5、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读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写是语言外化过程。读写结合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汉语写作对于民语系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仿写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精彩的篇章或片断感动了,于是照着原文的样子写一写,这是仿写。它的特点是容易上手,学生循着原作者的思路、写法完成自己的习作,从而降低了写的难度。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仿写,请学生选择除诗歌中的六种标点符号以外的一种标点符号学着3—7小节的写法也来写一写。

  6、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汉语中的标点符号和母语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

  7、课后反思

  反思1:识字教学是汉语学习的重点,我们要摆脱以往那种简单、枯燥、机械的识字模式,采用游戏识字,趣味识字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反思2:汉语学习重在朗读,老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还要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反思3:汉语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情境的过程。分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创设的方法,我们要运用好这种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要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获得语言学习的能力。

《争吵》教学设计11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我在外边等你)讲“我”和克莱谛吵加的原因。

  第二段(从“我觉得很不安”到“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

  第三段(从“终于挨到了放学到“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此外,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贴近,因此,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上也会较容易。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小练笔: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2、技能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

  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回顾词语,导入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出示答案,师复述时板书)

  争吵

  我克莱谛

  故意无意

  和好

  (五)品读感悟,体会心理变化

  1、教师: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克莱谛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那“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第5—8自然段。

  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朗读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3、交流反馈(讨论)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为什么不该那样做?能用书上的话说出来吗?(“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师总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勤劳(“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从这里知道他是一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

  2、“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了什么?(生自由说:说明了“我”爱面子、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3、课件出示“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也等着你!”看看这两个句子,请同学们思考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先同桌互读,再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指名学生来评价,那你能和你的好好朋友一起来读一读吗?(注重评价、朗读这两句话,朗读时要语气,应读出文中人物他们当时心里想的语气)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我只采取防御措施)

  我们明白了俩人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二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三处,勾画)

  a、“应该知错认错。”(要勇于承认错误)

  b、“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要是错了,别人打你,只要防御,不要还手。)

  c、“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一定要在读中去体会,(单个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小组讨论体会,由代表汇报,师再总结板书)

  争吵

  我克莱谛

  故意无意

  和好

  团结友爱

  以诚待人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去处理矛盾,你在生活中与同学有发生过类似“我”和克莱谛的事情吗?设置几对曾经有矛盾的学生,请上讲台来以不同的方式和好(握手、拥抱、语言)

  2、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讨论交流。

  3、师小结: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珍视友情,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

  五、教学反思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一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

  1、主要抓住我的表现的两个句子:“终于挨到了放学。我愣住了。”展开教学。自我感觉在教学“挨”时比较成功。我先请学生朗读,从读中感悟出此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在层层剥茧,平时不觉得时间漫长,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在给“挨”字换词。第一个学生换了一个“等”,学生马上有不同意见,认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现在的心情,有同学马上想到了“熬”这个字。在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觉得时间难挨的情况。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情况出举例,有的说被关在门外等妈妈下班,挨了批评不好受??。最后走进我的内心,朗读训练。对于克莱谛的表现我主要抓住第十段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克莱谛的动作、神态、语言中去体会他对朋友的宽容和友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棒,很会说。父亲教育我的话,我在教学时这样处理:先解决今天是怎么教育我的,主要告诉我什么;再联系全文,平时又是怎么教育我的,对于父亲的教育,那些我已经做到了,哪些我没有做到。自我感觉整堂课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但对于一些问题的引导上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无从答起。还有教师的应变能力不够,对于滑出教师答案的回答有的无措,拉回比较生硬。

  2、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描写争吵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3、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当安利柯骂他时他也没有还口而是主动地去讲和,和好。而有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

  长期教育的结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引导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争吵》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⑴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⑵ 理解“嫉妒”一词。

  ⑶ 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⑴ 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⑵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① “我觉得……多好!”

  ② 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③ 指读。

  ⑶ “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⑷ 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⑸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⑹ 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⑺ 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⑴ 自读9~13自然段。

  ⑵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⑶ 指读9~13自然段。

  ⑷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⑸ 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弄脏本子

  “我” 争吵 克莱谛

  重归于好

《争吵》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资料,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述“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那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最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资料),为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但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校园,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资料: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好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述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情绪,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个性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能够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状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就应不就应“愤怒”?

  (就应。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情绪表现出来,个性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最后挨到了放学”,“最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能够不能够?

  (“最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状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必须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这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职责在“我”。但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述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述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述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透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透过描述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仿佛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能够不能够?

  (能够,“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能够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期望“我”告别错误,永久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就应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就应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是否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样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忙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样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阿,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但是,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争吵》教学设计14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透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决定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就应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题,明确目标

  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

  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必须的体会。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此刻,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说争吵中引入新课,一是为了帮忙学生读懂题目,二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课文情境同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阅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提高略读实效的保证。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

  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该环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而后作简要检查。

  三、细读理解,突破重点

  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理解父亲说的就应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就应知错认错。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从哪里看出来,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情绪。

  3.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师谈话:我后悔,因为我错了;我矛盾,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就在这时,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

  (2)学生读句子。

  (3)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克莱谛走近我,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6)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我明白自己错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理解父亲说的: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1)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齐,老师相信大家也必须会为他们感到十分高兴。那么,对待这件事,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齐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学生读句子,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要点:一能够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语调能够层层推进,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就像说话一样,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让孩子听得明白,从中受到教育。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读,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此刻,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防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阅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这是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重点,也是保底要求。

  四、拓展延伸,文道结合

  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资料,此刻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能够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学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能够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老师期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重在联系学生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深化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同时教师的总结谈话,意在引导学生明白做人道理,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体现文道结合的思想。

  [总评]

  本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能根据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要求组织教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整堂课安排了多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大部分时间为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读书过程中,做到读前有目的,读后有思考、有检查,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把握理解文章资料,贴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2.紧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课上,老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大胆地放,合理地收,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学会读书,学有所得。

《争吵》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简)

  一、谈话导入,交流入题。

  1.谈话揭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与别人争吵过吗?

  2.由争吵指向课文内容:文中的“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呢?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问题引领:“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会发生争吵

  2.学生读课文,进行初读检查后再次思考上面的问题。

  三、想象情景,体会内心。

  1.争吵时“我”和克莱谛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自读画出相关的'词和句。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体会克莱谛和“我”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

  3.“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错了?从文中的词和句上体会“我”心里的变化;

  4.父亲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课。

  1.补充“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教育学生要有大度的胸怀,要知道友谊的来之不易。

  2.总结课文,结束全课。

【《争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争吵教学设计07-27

《争吵》教学设计07-30

争吵教学设计(15篇)06-27

《争吵》教学设计(15篇)01-21

争吵教学设计15篇03-17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教学设计01-14

《争吵》说课稿01-02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