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07 10:00: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1

  转眼间,为期九天的培训结束了。在这次培训中有幸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让我收获颇丰。

  首先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人们都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体育教师也是如此,只有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理解了体育课的实质和意义,才能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研究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多学习和掌握与体育有关方面的知识,练就一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娴熟地驾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有效改善,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这段的培训,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犹如井底之蛙。我随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以往体育教师在学校里的形象是什么?可有可无,什么人都能代替的“放羊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轻松、愉快,无教学压力;小三门,底层人物,福利、职称、优秀往后排;时常还要参加些校内的体力劳动等等。从这次新课程培训的交流上不难看出,多数体育教师的内心充满了自卑和不满,长期处于压抑和抱怨状态。至于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无非是以往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教育理论已经明确指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可行的改革方案,但地方的执行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学校体育改革的圣火已经燃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学校体育改革浪潮,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甘于付出,把这次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作为改变我们体育教师形象的时机。让体育教师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

  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要想改变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形象,我认为体育教师首要做到的是自身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

  1、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上面讲,下面听,上面做,下面学。而要走到学生中间做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指导者、评论者、总结者。

  2、教师从命令学生做练习的“司令”变成鼓励和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快乐运动的“政治委员”。教师不能在想让学生做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了。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快乐的参与运动。

  3、教师从给学生测验、打分的“考官”变成给学生总结学习和锻炼成果、分析不足的“教练员”。教师不再单一的给学生做定量性质的评价。而是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和锻炼效果,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不断进步起到推动和鼓励的作用。

  4、教师从抱着“教学大纲”给学生灌输动作要领的“书匠”变为给学生带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朋友。教师不再有现成的教学内容,不再在学生身上做无用功。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带来终身的益处。

  同时我们的学生也要做到角色转变:

  1、学生从滥竽充数的.“随波逐流者”变为有独立空间的“运动者”。学生不再只是跟着全班同学一起做很多不喜欢的东西。而是可以独立的思考,独立的练习、独立的进步。

  2、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选择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条件主动的选择学习内容。

  3、学生从“样样通,样样松”转变为能够展示自我特长的“个性者”。学生通过选项学习可以集中的练习某项技术,该项技术水平必然得到快速的提高,有机会展示自我个性和特点。

  另外,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有了很大的收获。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较多的技能。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素质。还学习了一些排球,队列等技能,并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

  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教师教学设计2

  细细回顾一下,教师的专业技能管理、态度情感管理填满了管理者的每个工作日,思维管理却是一个少见的话题,教师思维管理初探。

  然而,自从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创建学习型组织、卓越团队等培训之后,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仅仅依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的、被动的、孤立的、片面的思维方式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在指导教师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关注教师的思维方式,反思不同的教研方式给教师思维带来的影响,探索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改进教师的思维方式,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下面几点是我从一个年轻管理者的视角所做的思考和尝试。

  一、把思考的机会还给教师,引导教师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转变

  当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时,我最初总是直接告诉老师,并逐个分析原因,详细告知改进的办法,可这种沟通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案例一:

  我看到中一班信息角中搜集了20多艘帆船,可班主任并没有开展深入的感知探究活动。因此,我对班主任说:“你看这些收集的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这些船的充分感知是主题推进的前提和关键,因此你应该采取小组、个别、集体等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对这些帆船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统计……”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当以权威者的角色去与老师交流时,是将个人的想法塞给了老师,并没有考虑老师现有的水平和需要,这是对老师潜能的忽视。其实,这种代替老师思考的做法是出力不讨好,因为那些原本应由老师自己解决的问题,却被管理者代替了。教师不可能体验到自我主动探究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会使教师形成被动的思维方式。由此,我尝试把思考的机会还给老师。

  案例二:

  当我看到小班收集的各种水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我便问:“你是如何利用这些水果的?”

  老师说:“我们分组让幼儿介绍了各种水果。”

  我说:“对,这样幼儿就可以对水果的颜色、大小、外形有初步的感受,,那么,下一步你想如何拓展幼儿的感知活动呢?”

  老师说:“可以切开观察、品尝、触摸,并可开展分享活动。”

  “还可以让幼儿在比较过程中深入感知。有些有趣的游戏如果应用进来,可以使感知活动更加有趣!”

  “对,可开展‘皇后猜水果’‘摸箱’等游戏。”

  “还可开展‘水果列车’‘捡豆豆’等游戏,这样既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水果,又可发展其语言和交往能力。”

  在这里,我通过提问的方式让老师去思考他们自己面临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与老师交流看法。这是一种支持教师自我解决问题的指导方式,即引发教师思考,并推进思考的深度。这样,教师就有了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经由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支持而解决问题,进而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能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

  从案例一和案例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管理者的指导方式直接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而教师的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管理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指导教师,教师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影响孩子。我们让教师遵循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就应该从改变指导方式着手,把更多的思考机会还给教师,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评价反思的热情,引导其养成主动的思维方式。

  二、拓展解决问题的视角,引导教师由分割性思维向系统性思维转变

  随着幼儿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放教育研究专题的不断深入,我感到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陆续出现,就算我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应付。于

  是,我反思了自己的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现存在以下弊端:①试图通过自己与教师的互动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没有认识到教师群体智慧的价值和教师个体差异资源的宝贵;②只指导教师解决眼前的问题,没有提供帮助教y币解决后期出现的问题的方法;③分析问题时只着眼于局部,没有将之纳入到整体。

  这种管理必然带来教师的分割性思维,表现在:①习惯于就问题的部分找解决方案。例如研究集体教育活动时,仅从集体教育活动自身寻找解决办法,不能将其放到整个课程系统中寻找多种解决策略。②急于解决眼前的问题,没有考虑后期效果。如由于“环境中信息的丰富性”是评价课程实施质量的因素之一,园长之友《教师思维管理初探》。因此,为了快出效果,教师便代替幼儿收集信息、提供材料。材料看似丰富了,可是这些材料不是来自对幼儿需要的解读,不是幼儿参与过程的积累,并不能引发幼儿更丰富的活动,可谓欲速则不达。③解决问题的途径狭窄,不能主动寻求自我反思、他人互助、查找信赣料等多种解决途径。例如年轻教师想提高活动设计水平,尽管花费几个小时设计一个活动仍然质量不高,其原因是她搞单干,独自一人闷在那里冥思苦想,既没有精选一些优秀教材做参考,也没有去咨询在这类活吨土产有研究的老教师,更没有请班主任为她跟踪剖析这个活动的试讲,所以只能在自己经验水平上徘徊。

  系统性思维的两个基本法则:一是扩大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二是把问题放到系统中思考。因此,在研究内容的确立上,我们开始注重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在指导过程中引导教师拓展自主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形成了自主式观察学习、互助组合作探究等有效的研究方式,以帮助教师从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观察问题转变其原有的分割性思维。

  案例三:

  在跟踪中一班活动区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找不到自己想玩的区域,不少幼儿到教师身边问:“老师,我可不可以表演熊猫?”“老师,我不想用橡皮泥制作蛋糕,行吗?”不少幼儿活动不专心,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比较差,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进行高度控制。我在与本班教师反馈之后,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带教师走出去,到典型班级跟踪,目的是让教师学会自助式观察学习。二是设计记录表格,让教师记录幼儿活动过程、自己与幼儿互动的过程,目的是让老师学会自我反思的方法。过了一个多月之后,这个班主任兴奋地告诉我,她现在能静下心来看幼儿活动了,也能看懂了,并知道如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令人欣喜的是,后来当她遇到区域评价的困惑时,总能自主组织中班级部教师去跟踪大班级部教师的评价,并进行共同研究;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也能创造性地设计记录表格来收集研咒资料。

  在对这个班坏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着眼于解决活动区的问题,而且以此为基点,转变高控制幼儿的教育观念。观念转变了,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同时,教师还在尝试、实践自主式观察学习和记录表格的过程中掌握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教师由分割性思维到系统性思维的转变。

  三、建立团体讨论新规则,引导教师由对抗性思维向平行思维转变

  在团体讨论过程中,对抗性思维会直接影响研究的氛围和效率。

  案例四:

  一天中午,小班级部六位成员一起讨论开学初的第一个主题。当时有两个主题需要他们做出选择,一个是有关“糖果”的主题,一个是关于“汽车”的主题。可是讨论了两个小时也没有得出结论,最后不欢而散。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断:

  甲:“糖果”主题挺适合小班幼儿的,不仅可以让幼儿感知各种不同糖果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包装,而且可以开展分享活动。

  乙:“糖果”的主题尽管比较适合小班幼儿,但是,关于“糖果”的音乐活动、文学活动比较缺乏。

  丙:“糖果”对于幼儿来说太熟悉了,我觉得幼儿对汽车比较感兴趣。

  丁:以前小班幼儿曾开展过“汽车”主题,但失败了,这说明“汽车”主题不适合小班幼儿。

  从整个讨论过程可以看出,老师们在使用对抗性的思维讨论问题,他们之间的观点是相互:中突的,每一个都试图批判对方的观点。其实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对的,只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剖。由于没有一个清晰的讨论思路引导大家将实施“糖果”或“汽车”主题的理由集中到一起,只单纯地将实施的不利因素列举在一起,更没有共同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从而导致了研讨会得不出任何结论。

  为了使复杂的问题能够在短时间的群体讲课中得到解决,进而提高研究效率,作为管理者来说,除了敏锐地把握讨论线索,推进讨论向着新的方向发展之外,我们还尝试通过建立团体讨论的新规则,帮助教师从对抗性思维向平行思维转变,使每次团体讨论最终产生新的思想,形成创造性的决策。这些新规则包括:①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倾听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观点。②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要将事先罗列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加以讨论:当一个问题完全解决之后,再讨论另一个问题,避免中间插入别的话题。③在讨论同一个问题时,应集中讨论其积极方面,再讨论其消极因素及解决办法,避免将所有要讨论的内容混杂在一起讨论。

  这些规则的确立需要在多次讨论实践中逐渐形成,下面这则案例是一次集体教育活动观摩后的一段讨论实录。

  案例五:

  A:幼儿在朱老师组织的“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游戏”中兴趣很高。

  B(讨论活动的组织者):为什么这个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C:这个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特别适合小班幼儿。

  D:这个游戏共玩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循序渐进,对孩子来说有挑战性。

  E:活动的目标巧妙地渗透到了游戏中,孩子们不仅仅感觉有趣而且有所收获。

  F:可是以前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学过,游戏有三个要素:玩法、规则、结果。这个游戏的结果是什么呢?

  C:对,她的这个游戏没有结果。

  B:如果我们根据游戏三要素对这个游戏进行改进的话,应该如何设计?

  C:应该把结果设计进来,就像竞争r生游戏一样有得分获胜者。

  F:游戏结果不一定必须是得分获胜者。这个游戏中可以设置为“如果小白兔不会表演,那么大灰狼就要把小白兔吃掉”。

  D:其他两位老师的游戏也可以改进一下……

  在这个讨论过程中,老师们讨论的方向是一致的,都着眼于对观点的深入探讨,并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每位讨论者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结束时丰富自己的观点。可见,平行思维能使讨论效率大为提高,使研究更有实效。

教师教学设计3

  《阅读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浅议》由胡明道老师为我们讲授,整堂讲座贴合实际、案例典型,论述精辟、点评到位,令人咀嚼回味。

  胡明道老师是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前,我特意查阅了她的相关资料。作为“学长式教学”的创始人,她出版了《语文学习100窍》、《中学作文操练词典》、《听名师胡明道讲语文》等著作,比较经典的论述在本次讲座中也有所提及,她不仅指导我们设计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案,还引导我们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突破自我。

  一、案例典型,贴近实际

  为深刻说明青年教师在课堂中易出现的误区,胡老师还原了几个典型片段。教师为让学生体会《米诺斯的维纳斯》中的残缺美,花大量时间让其回忆残缺美的表现,造成空泛偏移的结果。讲到教学方式上存在的误区,胡老师提出了两个层面: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教师一味提问不同人对邹忌外表的评价,学生不需动脑即可找到答案,这是显而易见的填鸭;有的教师结论先行,一开头就给人物下定论后来再让学生自由探讨,终究也跳不出变式灌输的牢笼,这就变成了另一形式的填鸭。谈到教学情感把控时,胡老师指出,有的教师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分析修辞手法,硬生生地将文本肢解,造成情智分离的后果,还有的教师固守讲话,坚持用标准答案框住学生,甚至连诗歌解读这样多元化的个性发挥都用标准答案加以限制。

  这些行为看似简单粗暴,却或多或少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位初中老师讲授《湖心亭看雪》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时,让学生把此处的“痴”与《红楼梦》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中的“痴”对比,全不顾《红楼梦》在初中生中的普及程度,这种违背规律的行为很多时候被我们当作创新举措加以推行。究其原因,我们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对学情认识不深,很多时候开展教学活动只是照搬教材,难以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又贴合目标。在平时的听课交流活动中,我往往难以系统地理清前辈们上课的程序设计,学习效果不佳。这些缺欠要想得以解决绝非一朝一夕,还需在日后加强操练,提升素养。胡老师提出的这几个案例在不同层面上揭示了青年教师易碰的雷区,由此触发了我对同类错误的思考。寻找课堂中的遗憾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遗憾,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二、指导明确,易于操作

  了解教学课堂中易出现的误区后,胡老师开始归纳阅读教学的高效方式,她提出阅读教学不仅是活动更是一种过程的理念。以前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课堂活动上,老师指导学生以文本为基础来分析归纳,共同探讨以开展学习即可。胡老师提出,阅读更应强调学习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获得新知,习得能力,掌握方法。达成具有个性化的意义建构,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学习过程,这个角度看阅读便有了质的提升。

  为了向我们理清阅读的生成过程,胡老师循序渐进地从三个层面展开讲述。一是当下阅读教学的缺陷,二是阅读教学的特点,三是阅读教学的方式。为何我们总是教不好阅读?首先,是我们对阅读的认识不明确。阅读教学的本真价值不能彰显出来;其次在于我们的教学模式没有改观,应倡导采用现代教学方式探索教学。我们对于自身角色的把控仍不到位,需力争彻底更新教师的角色职能。提倡科学阅读,就是提倡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提升人生价值,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共同探究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往往采用灌输、串讲或诱答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多是教材与教师、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互动,即使是诱答,也只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因为所有问题都是老师提出的,答案也由老师预先设定,不敢由学生自主设计,这样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只有采取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同伴间实现多重互动交流,才能带活课堂。所以,不同的教学设计会呈现不同的教学现场,确保实现准确、由创意的设计是确保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包含知识、技能、价值观、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教师根据学科及教材内容特点制定。

  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为:

  1.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2.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会求?

  二、共研

  1.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并填写表格。

  (3)反馈汇报数的结果,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4)提出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的方法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6)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并全班反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7)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利用三角尺、剪刀,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5)小组讨论:

  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6)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得出:

  A.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B.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7)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8)活动小结: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了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边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验证了前面的猜想。

  3.教学例1。

  (1)(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的花坛的底是6 m,高是4 m。它的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答案。

  三、看书质疑

  1.判断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一定能剪拼一个长方形。(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

  (3)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实际上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 )

  2、填空

  3、练习十五第3题。

  4、选择题

  5、思考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很直观,也很容易让学生发现问题。

  大胆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通过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在这里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材料。

  在学生出现沿着高来剪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加一句:“为什么要沿着这条高来剪呢?”

  讲授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出示例题1就显得水到渠成了,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变式练习,多增加一条高,问学生能不能底乘高,引导出相对应的高才能相乘。

  自学部分可以增加学生看书时间,有不懂的马上提问解决。

  常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课堂最后提问,唤起学生的记忆,老师适当加以小结,巩固新知。

教师教学设计5

  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锋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而在一堂好课是需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支撑的,正如李老师所讲教学设计之于课堂就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所以教学设计对于我们以后的教学非常为之重要。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它对我们的教学意义重大,为了更好掌握它,下面来了解它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学上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本人认为某内容是否重要,对有关内容是否熟悉和现成的教学大纲等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它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教学工作的问题和需要入手来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为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了桥梁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3、有利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正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即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只有全部地接受、执行,不存在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权力。因此,仅仅是教材就极大地束缚着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这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转变自然涉及到教师专业知识的延伸问题,即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视野、满足于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相应地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教育环境的许可与限制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师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更丰富,教师专业得到成长。

  4、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有着科学性,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这种思想准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让学生理解“真美”和“真糟”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4、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小组学习、小组汇报,组内发现易错生字,加以强调。

  3、组织朗读练习。

  二、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告诉大家,你都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浏览课文,理清层次。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三、学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1、学生默读1—1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

  1、学生默读15—17自然段,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3、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4、班内交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5、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并铭记在心。

  五、联系实际谈感受。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慈爱,一种是严爱。在平时生活中,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谈话总结

  学生交流。

  同学们,生活的道路上常会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的事,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学会平衡,就会与爱同行,扬帆远航!

  七、自选作业:

  (1)同学之间相互推荐有关亲情的文章进行阅读。

  (2)自由组合,把1—14自然段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3)联系自己的实际,以“爱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7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校本培训计划,促进我校教师

  的专业成长,展现我校教师风采,特举办我校教师现场“教学设计”

  比赛。比赛宗旨在于提高我校教师教材分析能力、课标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组织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各学校教务主任

  教研组长

  三、参加对象

  1、全镇所有在岗教师(身兼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只选一科)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研员为组长。

  3、没有特殊原因不参加的教师,不得参与本学期内评优评先

  推荐。

  四、竞赛学科

  语文、数学

  、英语

  五、比赛时间

  各科教研员确定

  六、比赛内容

  以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三个学段为一组;

  由学科教研员随机抽取本学段本学期课本中某一内容(篇章)的一课时内容,赛前5分钟公布。

  七、比赛形式

  现场教学设计比赛,除教科书外(教科书不得做标记)不得带任何资料。

  八、比赛要求

  现场教学设计时间为60分钟,请老师们在规定时间准时到达比赛地点。比赛只允许带书写和绘图工具,不允许带书本、教参、教案等参考资料。

  九、教学设计要求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下面几个主要环节: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课时

  5、教学准备

  6、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7、作业布置

  8、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能按新课改

  的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体现新课程标准

  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

  性。教学过程步骤清晰,对主要教学环节要求写清教师活动的内容与

  方式以及学生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设与应对策略。

  十一、评奖办法

  1、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奖。

  2、评审方法:学校邀请具有专业水平的老师根据评审内容和标准对所有教学设计进行评比,比赛将综合考虑各学科参赛人数按语文组、数学、英语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比例为20%、20%、30%。

  十二、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加强对这次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要重视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实效。

  2、在岗教师要全员参加这次大赛活动,做到互相学习、比学赶帮,岗位练兵、在职培训,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全学校教师教学基

  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者,需提前向中心学校办公室请假、备案。

  3、本次活动要和构建高效课堂结合起来,要和校本研训结合起来,要和全学校的教师培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要和全学校教师的业务评价结合起来。

教师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榨、溜、矮”等生字,会写“亩、播、吩咐”等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圈点勾画、小组讨论等,概括文章脉络,学习借物喻人、反衬的写作手法。

  3.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脉络,学习借物喻人、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授课道具(花生),对话学生:大家对花生有什么印象呢?有人说好吃,有人说便宜,还有人说可以用来榨油,看来大家都挺了解和喜欢花生。其实不仅我们大家喜欢花生,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也很喜欢花生,并以“落华生”为自己的笔名,还写了文章《落花生》,说到这,我看见很多同学都流露出好奇的表情,是不是非常想了解这个人为什么如此喜欢花生呢?事不宜迟,我们今天就跟随作家许地山的脚步,走进《落花生》这篇文章来一探究竟吧!【板书: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解决不了的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明确:学生可能对“榨、溜、矮”等生字有问题,可以从音形义等方面进行讲解。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明确:人物:一家人(关键人物:父亲);事件: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概括性的词语回答:“我”、哥哥和姐姐的眼里,花生有什么好处?

  明确:味美、可榨油、价廉。

  2.再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在父亲的眼里,花生有什么好处?作者是如何描述的?

  明确:“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花生好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描写方法:反衬,用“桃子、石榴、苹果”的爱出风头来反衬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反衬的好处: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花生的品质,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做一个有用的、默默无闻的人。【板书: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反衬】

  3.学生自主思考:怎么理解“我”和父亲的谈话?

  明确:

  (1)从父亲的角度:花生最可取之处——朴实无华、有用;教育和希望孩子要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从“我”的角度:理解父亲说明的“落花生”精神;希望自己做一个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板书:有用的人】

  4.学生带着文章主旨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明确:借物喻人,即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好处:借物喻人可以使文章含蓄有深度,增加文本的阅读性;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板书:借物喻人】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有用的精神。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

  2.作业:教师布置课下作业:利用借物喻人或者反衬的手法,描写人的一种品质,字数1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因而重心在写作手法和做人道理上。本堂课的教学,抓住许地山写作的特点,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圈地勾画和讨论中,切身感受花生的品质,学习作者反衬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其学习主体性的地位。本节课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对于深入理解“落花生”精神有些困难。

教师教学设计9

  一、基本格式

  1、页眉设置:

  xx(年级)xx(学科)xx版第×册

  主编:xxx

  协编:xx

  审核人:xx

  3、栏目设置:

  (教案)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

  知识链接

  教学准备

  (学案)

  课题:x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习目标:

  自学引导(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查一查、问一问)

  自主学习(粗读、精读、品读、合作探究)(文体不同格式不同)目标检测总结提升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拓展阅读)

  二、栏目说明

  教学设计由教案和学案两部分组成,学案要在上新课前一天用A4纸打印发给学生。第一个编写者为主编,使用者为协编。主编是集中大家的意见后进行编写,协编在主编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任班级的实际进行修改后用于教学,以便更好地适合学生学习。

  教案栏目说明教学目标——具体明确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学法指导——精到适用教学准备——简便实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知识链接——拓展延伸。

  学案栏目说明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自学引导

  自学引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前预习,引导学生预习生字词,该掌握的要掌握该了解的要了解,能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写下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二是课前小测,又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案的核心,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五)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学有所得。编写要求,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重放在拓展阅读和知识迁移上,如阅读文章完成下面习题。也可以让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为下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字体:标题用四号字、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代。

  需要认真研讨的问题

  1、如何设计自主学习(设疑、质疑、引导),不同的体裁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方法。

  2、如何在练习中落实学习目标,怎样的习题、怎样的训练量能达成目标。

  3、如何落实小组合作活动。

  4、怎样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5、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6、如何积累“字、词、句、章”四个方面的语文知识,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7、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教学设计10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法教学外,课后的作业评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作业评语本着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作业评语的重要性应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而逐渐被认识。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作业中的评语的设计。

  “无声胜有声”——打造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作业,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相互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在作业中教师可以觉察到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从评语中学生也能领悟出教师对他是否关心、有信心和责任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的交流。尽可能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

  而把教师的评语搬上学生的作业本,就给师生的互动开启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本学年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刚开学时我不认识几个学生,有时认识也叫不出名字来,就在我为这个而焦急万分时,作业评语为我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如张子怡同学,刚开始我对她并不熟悉,一次作业交上来后,我发现其质量比上一次要差得多,

教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注意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文中描写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子的部分,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感悟总理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激发情感,感知总理的人格魅力。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的材料,感知周总理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2.检查自学,理清文路。

  了解课前读文情况,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感知作者看到总理一夜工作后的激动心情。

  二、明确目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启发思考:对于周总理,人们为什么怀有那么深厚的情感?读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总理一夜工作情景的部分,体会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2.探究自学。

  组成合作小组,深入自学。

  3.交流自学,体悟情感

  (1)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研读收获,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

  交流要点:

  a、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体会总理办公室陈设的简单之极,感悟文句如此而已中表达的作者惊叹之情。

  b、审阅稿子

  通过品读词句,体会总理对工作的极端认真,极端负责的精神,感受总理工作的劳苦。

  C、总理的夜餐

  了解总理夜餐的简单,体会总理生活一贯简朴的高贵品质。

  2.总结升华,感悟总理的伟大人格。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总理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品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为新中国有这样的好总理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2.小结:体会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四、延伸自学

  质疑:文章这么简短,事例那么平实,让我们读来却那么感动。这是为什么呢?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部分。

  2.想一想,这篇课文写得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再悟情感

  读出课文中自已感受最深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哪些。

  背涌课文第三部分。

  二、体会对比写法,感受总理伟大人格

  1.浏览课文,说说总理的特别之举,体会总理的高尚之德。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

  三、指导课外实践

  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写一首献给周总理的小诗,读给别人听听。

  2.收集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或电子版报。

  3.举行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自己也可以另外设计其他的活动方式。

教师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有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课堂朗读等,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含德国风光图、课文重点词句段、小练笔)

  一盆花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许多美的东西,在中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优秀的中华文化。而德国,也是一个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去德国看看。好吗?

  2、欣赏德国风光片,导入新课

  3、德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直奔中心,引导质疑

  1、季老先生又是怎么赞美德国的呢,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出示中心句)

  2、读了这个句子,你有疑问吗?

  3、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拿出笔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句子。

  三、读中感悟,领略美景

  1、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景色奇丽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品读这两个句子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的意思。

  4、在朗读中感受花多而美。

  5、指导朗读,想象意境

  四、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民族的奇特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文中三个都让你感受到德国人养花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3、什么是花的脊梁?

  4、正是这样你读懂了什么?

  5、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6、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7、生活中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吗?

  8、指导朗读。

  五、创设情景,课外延伸

  1、当季老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从文中的又是你能体会到什么?

  3、四五十年了,这种奇丽的景色依然如故,这让季老先生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这里的美丽指什么?

  4、在梦中有怎样的花?又有怎样思乡愁绪呢?

  5、再读课题。

  6、总结延伸。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设计说明: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意味着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变被动为主动,变强制为自觉,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本课的设计重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刺激视觉、听觉,从音、画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或同学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难,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教学设计13

  1. 该节课教学目标清楚明白、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形式多样,重难点把握准确,分量与难度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法指导得当, 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成功的课

  2、 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 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3、 该节课能以旧引新,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言简意胲, 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

  5、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节优秀的课。

  6、该节课很有创意,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教师教学设计14

  我是一名学生,一名向教师过渡的学生即实习生。这个学期是我们年级的研究生跟着马老师共同完成田径教学实践,对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我来说,已经很久没有接触田径了,可以说在边学边教呢。但是我始终认为一切教学都是相通的,虽然教学的内容不同,而方法和思维却是相同的。虽然觉得上课蛮有压力,但对自己还是充满了信心。

  这个学期的铅球课是由我来上的,记得我是在大学普修的时候学过铅球这一田径项目,距离现在有几年了。所以,我上课时自己要先练习一下,至少动作要比较规范。通过实践我体会到,把所学习的东西用极易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然,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做铅球投掷练习时,采用的是让学生一个接着一个的在铅球圈内投掷,然后统一捡球。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练习的密度小,对初学者来讲很难提高其练习的兴趣。而老师的组织方法是,让学生站着田径场上距离铅球投掷区附近的跑道上,分成一列横队统一按照口令来进行练习并让学生投到铅球投掷区内,然后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逐渐加大距离。这种教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密度,而且明确了学生练习的目标,更加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我心中暗暗想着:“老师毕竟是老师!我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太多的差距。同样是在教铅球,老师能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对自己有压力、有要求,能很快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马老师正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才能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到学生的心理,才能抓住学生、把握课堂。而这些正是我所缺少的.……”

  对于我们这些未来的老师来说,学习和掌握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但善于思考更加重要。在两个教学内容的间隙我安排了一个贴膏药的游戏,当时的想法就是让学生放松一下,只把游戏规则简单的讲解了一下,并没有考虑太多。老师却专注的看着我安排的游戏内容,很快的他看出了其中的不足,只是稍作改动,游戏内容就更加合理和人性化了。我的内心更多的是充满钦佩,老师不仅在做学问的时候善于思考,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仍然在思考。我想:当思考成为你的习惯时,你的境界便在无形中提升了。所以,我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并且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

  虽然马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并没有要求学生什么,但是学生却能积极而主动的学习,所以,我认为教学方法虽然是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但更多的是老师气质和人格魅力。我知道,这些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虽然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但至少我要为此努力和奋斗。

  在课后小结时,老师和蔼的对我们说,我们要上好一堂体育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方法来教学。其次,要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进行交流,而不是以强迫、命令、要求的口气来与学生交流,更多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这些都是我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希望通过锻炼,能更加接近老师的要求,更好的完成今后的教学内容。使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教师教学设计15

  板书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板书。而在时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今天,板书在教学中越来越被老师忽略,有的老师或是在黑板上随意写上一些凌乱的内容,或是干脆没有任何书写内容,完全放弃了板书的使用。

  难道板书果真不重要、不需要了吗?不是,其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板书对课堂教学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它有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多采的形式。

  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有效利用,会使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不同。而对于学生来说,好的板书,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艺术的结晶,它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更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

  一、教学板书的作用

  (一)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教学中由于利用了板书图示中文字、符号、图像的组合,具有在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独具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特有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好的板书,提纲挈领,能揭示课堂学习的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对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板书轻松地掌握教学的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

  (三)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仅仅用口头语言表达学生难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而板书则准确地反映了教材内容,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学生只要把握了板书,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体框架。

  (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或图像等形象画面呈现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语言说明,从而简化了教学过程。有时还可以把有关板书图示作为导学提纲预先发给学生,或让学生对照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或让学生边学边补充有关内容,从而节省了教师大量讲述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从而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

  板书具有直观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的板书反映了其层次性,这对于学生以后复习时把握学习内容的要点、层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很大作用;教师的板书还影响到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设计巧妙的板书,往往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钻研的结果,这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板书设计的类型

  (一)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就是按照教材内容的条理性和标题的等级层次列出纲目,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板书方式摘录教材富有标志性的中心句、段中主句或关键词句,这是最常见的板书方式。它的优点就在于提纲挈领,条理清楚。

  (二)结构式板书。

  结构式板书又称图形示意板书,就是通过箭头、括号等一些特定的符号,把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体现出来。这种方法,基于教师对教材认真的钻研、高度的概括、独到的表达,反映教师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技艺技能及审美情趣。它的优点就在于脉络清楚、逻辑清晰。

  (三)图示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也可称为板画赋形板书,这种板书形式通过图形、线段、文字、符号的有机组合,或以简笔画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它渗透了中小学教师的艺术情趣,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它的'优点就在于形象直观、简洁明了。

  (四)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是借助于表格的形式,用类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反映教学内容它的优点就在于信息量大、条理清楚,简约明了,有整齐、对称、均匀、清晰、简洁之美。

  (五)辅助式板书

  辅助式板书是为了对教材内容和正式板书起到一定的诠释、论证或辅助补充作用而设计的板书。它的优点就在于机动灵活、相辅相成。

  三、板书设计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板书设计,是发端文本,源自教者,成于黑板的,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其设计要合理,不能脱离实际,违背科学性。板书要反映教材特点,突出教材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板书设计,以教材为依托,蜕于教学内容,呈现理性的课堂内涵,显示精致的课堂构思,是为好板书。

  它要求教师把教学的主要内容浓缩为具有逻辑联系的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图表。要注意板书内容的内部联系,掌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逻辑关系。

  (二)直观性原则。

  板书要明白显眼,简明扼要。一堂好课中,板书是其中又一直观的显现,是美的华表。设计、提炼板书,或点笔墨间的情趣意蕴,或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络,或留师生间的互动生成,要字字关情,句句露珠;要达到增一字则肥,减一分则瘦的境界;要让学生看之如阳春三月,新意逼眼,听者见之,若有所感,然后又欣然顿悟,豁然开朗,击节称快。板书要达到提纲挈领,纲领目张的效果。

  (三)实用性原则。

  任何一则板书,要本着实用的原则。板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地显现自己的设计,不能牵强附会地构筑板书。板书构思,契合教学程序,展现出一幅动态的教学流程,也是文本精髓的不断生成。总之,设计要从细微处浓缩要义,从宏观上巨篇勾绘文旨意趣。简约的要言不烦,细致的精细入微。

  (四)简约性原则。

  那种以一当十,要言不烦,以少总多的精心建构,展示教者风范的板书,是需要教者用心咀嚼,用心绘制,而不能草草了之,应付了事,有了就行的。当然,板书无论采取何种样式,教师的书法美,板书章法排版的理性美,文图展示的艺术美,都应该在设计中予以高度重视。

  对文本的挖掘,要因人而异,要因时而定,要因势而行,要因课而设,但简约,是板书的定律,要惜墨如金,精心构思,不能怠慢。板书,要简约,但不简单。在课堂之中,板书若游龙,翩翩行走,不时使课堂妙笔增辉;课余之际,它又是点睛之笔,使课堂余味顿生,形神兼备。

  (五)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是丰厚的,是成功的课堂。而板书是灵动课堂中的有效资源的撷取和提炼,是师生互动中有效课堂的彰显。美既是有用。凡在实际运用中合理的板书,我认为都是美的,哲学家所说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我认为,合理的板书存在才更好。

  (六)生成性原则。

  课堂是生成的,所以板书的设计,课前精心构设,课中要随机而动,适宜地调整,或把再生的知识、情趣、义理,适宜地点拨在黑板,让课堂显示互动、生成的语言美;或把讨论探究的成果,思想,启示,简练地穿插在板书里,让课堂显示思维、意旨的情蕴美。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应该强调实效和生成的原则,使得板书的构设,也更科学和缜密,更具有时代的功用和发展的效能。

  总之,在课堂教学时,优秀的板书不仅能完整地、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维与记忆,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虽然课件有板书所无法具有的种种优点,但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是缺不了板书这支“点睛”之笔的。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15篇)02-05

教师教学设计15篇12-28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02-24

教师教学设计(合集15篇)02-06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03-19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12-28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