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1 18:08: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棵数,知道什么是间隔数、。

  2.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树=间隔数+1”的关系。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

  教学重点:

  探究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两端都栽”情况下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学指要:

  1.通过五指初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间隔数、间距的含义。

  2.通过老师用画线段的方法模拟种树情境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具摆、数、画等方法,进一步明确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3.学习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课件一套学具9套自学提示卡一张

  预设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学习目标

  1、教学“间隔”定义

  师:我们班在各方面都十分优秀,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让来听课的老师也看看我们班的风采好吗?

  生:好

  师生问好

  师:我们人有两件宝贝,是双手和大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到这两样宝贝,动脑去思考:手与我们这堂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手上有哪些数学问题呢?好,现在我们就去探讨。

  师:请你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减掉1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再减掉1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手指和手指缝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手指比手指缝多1,手指缝比手指少1。

  师:这两根手指之间的手指缝,用数学语言来说就叫间隔,间隔的个数就叫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

  2、在生活中找间隔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什么是间隔数?

  生:……

  师:我们再来体验,请一排的前三名同学站起来,这一排同学有多少个间隔?

  生:…………….

  师:请这一排的前四名同学站起来,用你们的手指告诉老师,这一组同学的间隔数是多少?

  生:……………

  师:今天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实现目标

  1、多媒体出示学校操场

  A师:这里是哪里?

  学校打算在100米的跑道上植树,来美化我们的学校。可不是随便种的哦,学校可是有要求的。

  出示例题1: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读一读,在题中你读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

  师:全长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一边表示什么?

  师:什么是两端都要栽?

  生:……………………..

  (此环节要全方位理解题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两端都栽

  师:题目都理解了,请大家动笔尝试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B生动笔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

  板书:100÷5=20xx+1=21(棵)

  100÷5=20xx+2=22(棵)

  100÷5=20xx+1=21(棵)

  21x2=42棵

  师:学校可犯糊涂了,有这么多种结果,到底该买多少棵呢?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下吧

  请同学们利用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到底该买多少棵树苗?

  C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有目的的选取学生

  D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展示并板演

  用画线段的方法解决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反馈黑板上的题目,注意利用错误资源教师提问:100÷5=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1呢?

  2、再次课件演示得出结论

  那你们获得的结论是什么呢?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棵数=间隔数+1

  师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来解决在一条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在一条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

  师: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发现了“两端都栽”求棵数的解题规律,你们能够独立解决植树问题了吗?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潜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光头强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乱砍树,破坏森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出示熊大、熊二抓光头强的画面)

  师:它们也不喜欢呢!瞧、

  (出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

  师:其实,保护森林,不仅仅仅是熊的职责,更是——

  生:人的职责

  师:那我们就应说——

  生:“保护森林,人熊有责”

  师:这天,就让我们跟熊大、熊二一齐来植树吧!

  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

  1、探究“两端都植”的状况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端都植)

  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

  游戏:小组植树比赛

  师:听我口令,看哪个小组行动最快!

  师:两端都植,间隔长为5厘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分别是多少?

  师:间隔长为10厘米呢?15厘米呢?

  师:休息会儿,看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

  出示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100米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树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

  100÷5=20(个)

  20+1=21(棵)

  2、探究“一端植”的状况

  师:突然,发现路的一端是光头强家呢!(引导学生说“只能植一端”)

  师:也是这个规律吗?赶紧在你的`60厘米小路的最左端安上光头强家,填一填学生报告表格一,并填出你们的发现。

  (小组内分工合作:栽树、填表)

  学生汇报: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棵树(强调“一端植”)

  出示练习:熊大、熊二在长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栽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端是光头强家),需要多少棵树呢?(那两侧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二中

  100÷5=20;(20×2=40)

  3、探究“两端不植”的状况

  师:这时,又发现路的另一端是吉吉国王的猴山呢!

  (引导学生说“两端都不植”)

  师:那到底需要多少棵树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

  学生汇报: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强调“两端不栽”)

  出示练习:熊大、熊二在小路的一侧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总共植了20棵(一端是光头强家,另一端是吉吉国王家),这条路多长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

  (20+1)×5=105(米)

  师:熊大、熊二就这样一条路一条路的植树,有一天它们又想在一个圆形的池塘身旁植树。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圆形池塘周围植树。池塘的周长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呢?(引起孩子们思考)

  师:这种状况,又会是什么状况呢?我们下节课之后研究。

  师:这就是我们这天研究的不同状况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三、开放练习,应用方法。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跟植树问题类似的问题呢,比如xxx(引导孩子来说)

  马路问题、楼梯问题、钟表问题、公交站问题、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

  四、小结:

  出示:“完美生活,从我做起”(播放欢快音乐)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个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以及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本节课就是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现实生活中它们的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规律解决植树中的相关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情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情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

  教具学具:

  绳子、挂图、泡沫、小树、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游戏:

  点名学生动手操作,给绳子打3个结并观察:给绳子打3个结,会把绳子分成几个间隔?(有三种情况:4个、3个、2个)(解释“间隔”的意思)

  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强调结数和间隔数的三种关系)点评:通过游戏激趣,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教学,由于有绳子打结作铺垫,抽象概念得到了具体化,同时间接渗透了间隔与间隔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新课探究:

  1出示例题:(同学们,今年我们海南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了,为了响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号召)寰岛小学决定美化校园,要在长50米的塑胶跑道的一侧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点评:所选例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同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引入例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数学。

  2、分组动手操作(分八小组,每组6人),在泡沫上“植树”,要求:(1)计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2)思考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点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通过仔细观察、交流讨论,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体验以及情感的体验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汇报结果:

  (1)两端都种:50÷5+1=11(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50÷5=10(棵)结论: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50÷5-1=9(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

  4、总结(学生汇报教师书写):

  (1)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

  点评:孔子说:“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充分交流,加深对植树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

  (1)园林工人要在全长80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李家庄小学从校门口的门柱到教学楼的墙根,有一条长120米的笔直的校道,在校道的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椰子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椰子树?

  2、数学竞技场:分组竞赛,每组派代表选题,解答对得相应的分值,解答错则机会让给其他表现好的小组,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1)挂灯笼(20分):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

  (2)插彩旗(20分):学校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

  (3)上楼梯(20分):小明从一楼到三楼走了30级台阶,如果从一楼走到六楼,需要走几级台阶?

  (4)公交站(30分):5路公交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5)锯木头(30分):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8分钟,锯完需要几分钟?

  (6)街道上(50分):在一条全长20xx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

  (7)滑冰场(50分):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8)钟表上(50分):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9)电线杆(100分):在公路一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电线杆,共埋设了10根(两端都埋),这段公路有多长?

  (10)广告牌(100分):在马路的一侧立有广告牌,若每隔5米立一块广告牌,一共立21块,从第一块到最后一块的距离有多远?

  点评:设计形式新颖、有梯度、富有情境化和生活趣味的练习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数学回归生活,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五、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

  例题:寰岛小学决定美化校园,要在长50米的塑胶跑道的

  一侧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两端都种:50÷5+1=11(棵)

  只种一端:50÷5=10(棵)

  两端都不种:50÷5-1=9(棵)

  (1)挂灯笼: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

  (2)插彩旗:学校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

  (3)上楼梯:小明从一楼到三楼走了30级台阶,如果从一楼走到六楼,需要走几级台阶?

  (4)公交站:5路公交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5)锯木头: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8分钟,锯完需要几分钟?

  (6)街道上:在一条全长20xx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

  (7)滑冰场: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8)钟表上: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9)电线杆:在公路一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电线杆,共埋设了10根(两端都埋),这段公路有多长?

  (10)广告牌:在马路的一侧立有广告牌,若每隔5米立一块广告牌,一共立21块,从第一块到最后一块的距离有多远?

  教学后记: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最终掌握植树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也高,较好地展示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设计不同的植树方案,有利于学生发挥小组交流合作的优势,学生在相互的表达和倾听中促使思路的清晰化,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练习的设计独特、新颖、有梯度:

  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教学过程,也注重教学效果。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体现了分参次教学。同时我还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树相关问题,有效实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目的。由于练习的解答采取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竞技场的练习题学生大约能够做5道题,其余的题可留到第二课时再完成。)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植树)------交流讨论(植树方案)------得出结论(三种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结论(解决生活中植树的相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做了适时的点拨。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5

  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

  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

  生:5

  师:5是什么?

  生:5个手指

  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

  生:4个空隙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师: 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

  (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

  (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

  预设: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

  三、建立数学模型

  1、化繁为简

  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出示活动要求:

  (1) 结合生活情境,独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的办法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同桌合作。

  (2) 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导总结规律,完成板书:

  小结:1棵树对应1个间隔,最后一棵对应的.间隔没有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你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两端都栽: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师:如果老师下面空格里的全长填上40米,那么你能不画图列式得出答案吗?100米呢?

  预设:40÷5=8? 8+1=9(解释8表示间隔数)

  4、回归应用

  (1)师:那回到原来的题目全长改成500米,会算吗?那么我把数字再放大变成1000米,怎么做?

  (2)全长100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种),要种多少棵?

  5、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以小见大或化繁为简)也就是像这样遇到数据比较大或比较繁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数据、一个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为美化校园环境,建安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植树问题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师:这些树、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点来表示,植树问题就是研究这些点和间隔关系的问题。

  2、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摆了6盆花,如果每两盆花之间在插一面小旗,一边能插几面小旗?两边呢?

  3.同学们排成一队去参观,从头到尾一共12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列队伍长是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两端都种,学生读题。出示房子,师:现在还是两端都种吗?

  预设:只种了一端

  师:现在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呢?

  再出示一个房子,师:现在还是只种一端吗?

  预设:两端都不种

  师:那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感受“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此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有效解决问题方法的潜力。

  3、透过生活的事例,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参与探索并发现“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教学准备: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明白我们这天要学习什么资料吗?

  生:植树问题

  师:你们是怎样明白的哦?

  好,这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问题。植树问题中蕴涵着许多搞笑的数学问题。你们喜不喜欢?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操作感悟,探究规律

  1、请看大屏幕:

  (1)想一想:

  那里有一条线段,我们把它看作一条路,这条路长20米,如果要在这条路上种树,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要了解什么信息?

  ①每棵树之间相隔几米?(间隔)②是不是两端都种呢?……看来同学们思考问题还很全面呢!

  (2)猜一猜:

  如果告诉你每隔5米种一棵,种几棵比较适宜?

  生1:5生2:4生3:3

  (3)画一画:

  师:那么,有什么办法验证你的想法?(画图)

  哦,你能不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把你的想法简单地画出来呢?

  (教师先介绍画树的方法,学生画图,教师巡视)看谁画得又对又快。

  2、展示、汇报

  ①选一学生的示意图展示、汇报。

  两端都种:电脑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把学生画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②选另一学生的示意图展示、汇报。

  只种一端:电脑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把学生画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③选另一学生的`示意图展示、汇报。

  两端都不种:电脑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把学生画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3、写算式

  师:我们刚才用图来表示的思维过程能不能用个算式来表示?

  ①只种一端:你是怎样想的呢?谁能来说一说。

  20÷5=4(段)=4(棵)

  棵数和段数一一对应。

  ②两端都种:20÷5+1=5(棵)

  20÷5表示什么?加“1”是什么意思?

  ③两端都不种:最后一种用算式怎样表示呢?20÷5-1=3(棵)

  每间隔5米是这样的,假如每间隔是2米,分别能种几棵呢,列出算式(不要画图了,要画就画在脑子里)

  20÷2+1=11(棵)20÷2=10(棵)20÷2-1=9(棵)

  4、小组讨论:

  我们刚才在这条20米的路上,每间隔5米和每间隔是2米分别种多少棵树都做了,仔细看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和同学交流,然后向老师汇报。(告诉你总长度、间隔长,要你求种多少棵树,是否有简单的方法?)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只种一端:棵数=段数

  ②两端都种:棵数=段数+1③两端都不种:棵数=段数—1

  那么段数(间隔数)怎样求呢?

  所以解决植树问题,首先要确定它是怎样种的?是两端都种、只种一端还是两端都不种,再分别根据以上数量关系来解决就能够了。

  6、象这样,这天用植树问题这样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的,平时生活当中的问题还是否有?(摆花、锯木头、站队……)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看看那里有植树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并说明为什么属植树问题)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我们刚才透过猜测、验证、推理,摸索了植树问题中的一些规律,我们能不能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一)基本练习:我能行!

  1.从头至尾栽了10棵树,那么有个间隔。

  2.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次。

  好,两道题都做对的对老师笑一笑。哇!我从同学们灿烂的笑脸中读出了自信,读出了自信!老师为你们加油!

  (二)综合练习:我挑战!

  1、林木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①6×36=216(米)

  ②6×(36-1)=210(米)

  ③6×(36+1)=222(米)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①10÷5=2(米)2×8=16(分钟)

  ②5×8=40(分钟)

  ③(5-1)×8=32(分钟)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①12÷1=12(个)

  ②12÷1+1=13(个)

  ③12÷1-1=11(个)

  (三)拓展练习:我智慧!

  四、再次梳理,总结提高

  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 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 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 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能力不是那么强,在学习中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适当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看到过“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会种有树”,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数学概念他们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师针对此予以明确;在数学知识方面,他们知道“依此类推”和“除法的意义”,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只是对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揭题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对,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请你们伸出右手,五指张开,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师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现在有几个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

  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

  1、激趣引入,启发探究积极性

  (课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学为绿化环境的招聘启事及设计要求

  招聘启示

  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江口小学

  20xx.6

  设计要求:

  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

  【设计意图】通过招聘启示让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平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4、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问答,认识“间隔”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游戏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

  2、 把你的手放好,我们进行快速问答:五个手指几个空?4个手指几个空?2个手指几个空?3个手指几个空?一个手指几个空?

  3、 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跟间隔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1、最近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新修建的操场旁有一条小路需要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来绿化、美化我们,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你对自己有些信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多媒体出示题目:学校操场边有一段长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栽)、并且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3、从屏幕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你能解释什么是两端吗?

  (总长20米两端都栽间距相等)

  4、在分组探讨前,请先商量好准备每隔几米栽一棵,然后动动手、动动脑,看用什么方法能够又快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桌合作)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探讨新知:

  1、谁能展示一下你的设计才能,注意说明白你是每隔几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你是怎样获得这个结果的?

  2、学生交流汇报(画线段图法、计算法)

  3、 教师介绍讲解概念:总长、间距、段数、棵数(并随机板书)

  4、用多媒体演示线段图的.推理过程。

  在设计方案、交流方法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画线段图,而是直接列出了算式,他们一定找到了规律,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找一找这个规律是什么。

  总长20米,间距10米,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5米, 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4米, 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2米, 有几段几棵。

  5、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

  棵数总比段数多1,段数总比棵树少1。

  总长÷间距=段数段数+1=棵数

  6、当总长是20米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解决,当路段变长是1000米、20xx米时,就不能这样做了,就需要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7、 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1)了解题目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8、刚才我们所提到的手指数和间隔数分别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数量呢?生活中不止是植树问题包含着间隔现象,在其他方面也广泛存在,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锯木头、路灯、表面上的间隔和数字……)

  9、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①同学们做早操,某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 (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②李老师从一楼去某班教室,每走一层楼有24个台阶,共走了48个台阶。你知道李老师去几楼吗? (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③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应该设置几个车站?(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④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听老师读题你自己再读一读,你发现这道题与我们刚才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词语?(2千米 两旁)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方法。

  四、拓展例题,训练思维:

  1、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

  (1)了解题意,解决问题。(21-1=20段20×5=100米)

  (2)学生质疑:为什么用21-1=20 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我们所解决的这个问题跟刚才我们解决的例1有什么不同?

  (不论是要算出棵数还是总长都要先知道段数,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2、思维训练:

  ①第一个同学到第二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1米,那么,第一个同学到第五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

  ②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出示刘翔的图片,展示刘翔竞赛的过程引出问题:中间共有10个栏,栏间距离为12、2米,请你们算出从第一栏架到最后一个栏架有多少米吗?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谈一谈你的收获有哪些。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 ,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知道植树的好处,体验植树的快乐,感受自己象小树一样成长。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

  2、感悟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画面上画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我们去植树

  3、齐读课题,教师重点指导“植”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找一找哪些读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范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的字,并画出词语,再读一读。

  4、出示词语卡片进行认读,再出示会认字的卡片进行认读。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5、再读课文,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三、解读课文,朗读课文。

  1、读一读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

  (1)我们是怎样种树的?

  (2)边看图边读,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们想到哪儿去种树?快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从马路、小山、河岸的.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2)教师引读,听了这些感谢的话你们会怎么说?

  (3)表演读。

  (4)练习背诵。

  3、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你又了解了什么?

  (1)小树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

  (2)你们和小树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快带着快乐读读课文吧。

  (4)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自然段。

  四、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几个层次,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观看图片为起点,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让学生感知间隔以及植树与数学的联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全长÷间隔长)并能运用规律解决抽象的植树问题。

  教学方法:

  1、采用手指引出间隔,让学生理解间隔,引出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2、分组探究,发现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照片引发的思考

  师:植树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能够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使我们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而且,在植树的过程中还蕴含着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怎么样有兴趣探讨吗?

  在学习之前先学习一下和植树问题相关的知识 出示图片(让学了解间隔和间距)

  师:课件:在100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 (指名大声朗读)

  师:(生读完)说说吧学校植树都有哪些要求(指名回答)

  师:每隔5米种一课

  师:每隔五米指的是什么(点名回答)

  生:间隔

  师:这个词不错(板书间隔)。间隔指的是什么?

  生: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师:学校要求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生:5米

  师:还有哪些要求吗?

  生:两端都要栽。

  师:这个要求也很重要(板书两端都要栽)

  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两头都要栽

  师:你能用手比划比划吗?

  生:能

  师: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在100米的小路的一边

  师:强调一边就是一行

  让学生试着独自完成提前的题卡(老师巡视找到不一样的结果20、21、22让他们写在黑板上)

  师: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做完了,看黑板,同样的要求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同意20的举手21的举手22的举手!那学校到底该买多少树苗呢?

  三、合作探究、寻找规律

  1、小组探究,给予充分的时间。

  那咱们就4个人一个小组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听要求,画一画,摆一摆或者模仿实际种一种!开始吧(这时教师下去指导巡视)

  师:大家往前看,大家探究出来结果了吗?

  学校到底需要买多少棵树?谁来说?(点名回答)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21棵。

  师:同学们对于这个小组讨论的结果21棵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大家都是正确的

  你们小组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出结论的呢?

  生:画线段

  师:愿意展示给大家看吗?

  大家注意听,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和你们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总结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米,100除以5是20个间隔

  师:是20个间隔吗?你带着同学数一数。20个间隔没错,那一定是21棵树吗?

  生:最后一棵没加上

  师:你把什么当成小树啦?

  生:线段上的小端点

  师:数一数是21个吗?

  生:是

  师:听明白了吗?有什么想问问他的吗?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摆铅笔,2根1个间隔3根2个间隔4根3个间隔5根4个间隔

  师:为什么加一呀

  生:最一开始的一根或者最后一根没算

  师:也就是学校要求两端都要栽

  师:当做两端都要栽的问题时 间隔数+1=棵数

  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种思想很可贵,发现规律,其他的组也是这么考虑的吧!

  看看这一规律的发现过程出示ppt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师:请同学们很自豪的把自己总结的规律读一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

  师:有答案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在黑板上来“改一改”吗?

  师:6棵树几个间隔7棵呢99棵呢200棵呢

  8间隔几棵树呢50个间隔呢1000个间隔呢

  师:植树问题不仅能解决植树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说安路灯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找同学朗读)能解决吗?巡视过程中找41,82两个答案

  师:同学们算完了吗?看大屏幕(展示两个答案)你们同意那个?强调两旁 乘2

  这个同学的错误正好提醒了我们做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旁 两旁需乘2同意吗同学们?

  师:今年雾霾挺严重的刚刚还因为雾霾放了假所以呀

  北辰区政府为了减少尾气排放,减少污染,方便市民出行,为北辰人民新开设一条公交线路604路,从新河桥到东站后广场共有18站,相邻两站的距离大约是700米,这条线路大约是多少千米?

  能解决吗?写在题卡上 做完了同桌互相检查(老师下去辅导)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样算的?

  生:18-1求出间隔数

  700×17=11900(米)

  11900米=11.9千米

  师:都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你们家里都有钟表吗?听过钟声吗?你听当当这是几时?

  生:2时

  师:当当当,这是几时?几个间隔?在钟声里面也有数学问题一起看看谁能大声朗读?(出示ppt)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 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敲完?

  师:能试着解决吗》做在题卡上,有困难了放在我们小组内解决,看看能不能解决。(巡视)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生:5-1=4 (个) 8÷4=2 (秒)12-1=11(个)11×2=22(秒)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总结:这节课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两端都要植: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板书设计:

  植 树 问 题

  两端都栽 棵树 间隔数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在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亲身体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肢体体验: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张开、用左手摸摸右手,数一数,五个手指有几个空格?(4个空格),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也就是说,大小拇指在一只手的两端: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弯弯你的大拇指看: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把大、小拇指一齐弯弯看: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那么,将5个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楼梯、锯木头、敲钟…都有间隔。)

  2、引入课题:师:树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我们要多植树。在一条直线上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做间隔数,每个间隔的长度叫间距,也叫株距。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数学里统称植树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在一条不封闭的直路上的“植树问题”。(揭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1、找出两端都种树的规律

  植树问题情景1,师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请同学们默读题目,谁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条件、问题、关键词和单位?要求一共需多少棵树苗?先要知道两端都栽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假设路长只有10米、15米、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两端就是路的.两头),要栽几棵呢?(小组合作用画线段图来表示小路,假设路10米,每隔5米种一棵,这条小路平均分成了几个间隔?两端都栽,摆几棵小树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端都栽树,栽树的棵数与平均分成的间隔数谁多谁少呢?(棵数都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棵数少1)师问为什么两端都种树,棵树只比间隔数多1呢?(因为从一端看过去,棵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一端只多了一棵树。)已知间隔数怎样求棵数呢?出示并板书: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考考你:如果这条路是25米、每隔5米栽一棵,各要平均分成几个间隔?两端都栽,栽几棵树呢?30米呢?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两端都栽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的规律来解决例1中的问题,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100÷ 5 = 20(个间隔)20+ 1= 21(棵)。利用两端都栽树,棵数=间隔数+1”这个规律解决了两端都植树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走进生活。

  走进生活:

  (一)目标检测:

  1、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6棵树之间有( )个间隔。 2、从第1棵树到最后1棵树之间有30个间隔,一共有( )棵树。

  3、在一条全长2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多少棵树苗?

  (二)闯关题

  1、工人叔叔准备在一条长200米的大桥一侧安装路灯,每隔40米安装一盏,问共需安装几盏?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4、小明从1楼到3楼需走36级台阶,小明从1楼到6楼需走多少级台阶?

  5.15个军人站成一列,每两个军人间距离为1米,这列队伍有多长?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实地考察

  六、板书植树问题

  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17页的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本节课研究“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间隔数与所栽棵数之间的规律,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受到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发现“两端都栽”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30根小棒、6个圆片、6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几张沙尘暴发生时的图片

  问生:看到这几张图片,要想改变这样的生活环境,你应该做的最有意义的活动是什么?(植树造林)

  师: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对我们有很多的益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几张照片,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由此导入新课,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件出示:(下面哪种情况属于两端都栽的)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两端都栽的植树情况,然后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端都栽”的意义,为更好地探究新知作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题

  1、出示例题后,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栽了几棵?(4棵、5棵、6棵)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自己答案的解释,这个环节教师不论学生答案是否正确,不作任何解释。引出矛盾,激起学生下一步探究的欲望。

  2、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画线段图等方法去验证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说出为什么是5棵?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画线段图,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验证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做到心服口服,不盲目地作出选择,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想一想:植树时为了美观,整齐关键先确定什么?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还有哪些植树方案?(学生会出现间隔7米栽一棵,这时说明理由,如果这样栽的话,间隔长就不相等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出现反例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错误资源,能更好地证明间隔长必须是相等的,引出“间隔长”的意义。

  (2)课件出示表格

  (3)解释表中的“间隔长”、“间隔数”分别表示什么?

  (4)观察表中的数据与课件图示,让学生找一找全长、间隔长、间隔数、所栽棵数之间的关系,互相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探究,最后把结果都绘制到一个表格中,通过3个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处。

  (5)汇报交流成果,得出规律。

  从左向右看:全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所栽棵数

  从右向左看:所栽棵数-1=间隔数间隔数×间隔长=全长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完善数学模型,弄清表中四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解题提供解题思路。关键是弄清楚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6)初步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自测题,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理解植树问题中,求全长的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植树问题中,求所栽棵数的方法,加深理解“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道理。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把植树问题进行扩展,在生活中找到植树问题的原型,这样把知识系统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道植树问题中的“树”可以代替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找到数学中的植树问题与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的联系。

  四、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植树问题问题的原型。

  1、这一组有9个同学,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米,第一个同学到第9个同学的距离大约有多远?先让学生测量间隔长,然后再求问题。

  2、钟表问题。

  设计意图: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植树问题,把植树问进行扩展应用,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是基于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对当堂课的知识和收获做一个回顾,就是学生整理知识思路、内化知识的过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新增的内容之一侧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何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好地渗透在环节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刻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一节课实施下来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做一个简单的小结与反思。

  成功之处:

  一、教学设计有深度、有厚度。

  教学设计分两条线走:一条线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为线索,使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生活问题——猜想验证——建立模型”不断数学化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由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到相应的“数学模式”,为上升到更抽象的数学高度奠定了基础。然后又让学生运用模型解决问题,把数学化的东西又回归于生活,也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条线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

  对于植树问题的探究,不仅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摆学具的方式自主探究、寻找,而且结合线段图、摆学具,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两端都种时,棵数会比间隔数多1,多的1指的是哪一棵树。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由反复的修改,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对教材研究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师对教材看得有多深,才能使你的课堂有多厚”的道理。也让我知道了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堂课,我都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我知道,只有学生自己想学、愿学,才能主动地学,并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对于重点部分的引入,即探究两端都种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测得到答案。当几种答案产生冲突时,再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后的探究部分我就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用线段图探究植树问题规律的方法。由此把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下节课自主寻找另外两种植树问题的规律时,学生就比较轻松愉快了。

  三、注重教学思想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都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当学生用一个线段图证明规律时,适时点拨。用一个线段图就能证明它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吗?再画几个试试(以小组为单位,分组研究)。交流时,让不同的学生说出用不同间隔的线段图得到同一个规律,实际就是向学生渗透不完全归纳法。在展示交流部分,通过对比10个间隔与2个间隔的线段图的难易,对比画一棵树和用

  一个点表示一棵树的难易,让学生体会简化的思想。通过找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让学生体会化归的思想。对于学习方法的传授,整节课都特别重视线段图的运用。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列举几条:

  一、教学时间安排欠妥。有的教学内容没有来得及出示,有的内容讲解比较仓促。练习巩固时间不充分,没有检测时间,使教师没有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没底。

  二、本节课,我本想借助一一对应的思想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所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可是没有深入去理解植树问题中所蕴含的一一对应思想。所以,感觉得出的规律有些牵强、抽象,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没有把一一对应的思想与植树规律结合在一起,没有很好地突破难点。

  三、对学生评价这块显得能力不足。对于学生的评价如何做到即准确又有深度,还要具有启发性,这是我还得努力学习的方向。

  四、数学课关键在于“说”,以说促思,以说引思,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以便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改变教学策略,但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明知道应该让学生多说,但是由于时间问题,就把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而去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这是我一贯的通病,我争取改正,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一堂课下来,发现自己真的还有那么多的不足之处。反思自己,今后还应加强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优秀课例,特别应该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逐步完善、改正。希望能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改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调控、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使自己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使孩子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潜力。

  3、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必须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透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此刻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孩子自学探讨。(师巡视)

  3、班内交流。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样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能够种多少棵树?

  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孩子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状况,期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07-01

植树教学设计06-02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07-31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07-19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10-23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6-28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