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说课稿

时间:2023-12-14 13:50: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采松果》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松果》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采松果》说课稿

《采松果》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采松果》。我的说课主要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部分组成。

 一、首先我说教材分析:

  《采松果》一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另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这两部分内容呈现在同一情境图——“采松果”中,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生活故事场景,引发学生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并能利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接着我再来说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另外经过上半学期的目标性训练,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性学习。但是,对于单纯的口算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是这样拟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及口算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摆一摆、看一看、议一议探究学习。 学习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观察、操作来激发学生充分学习课本知识,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的同时,还要发挥交流学习的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数学学习的愉快和乐趣,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采用富有情趣的松鼠图片、松果实物及童话般的语言进行导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识,同时学生在松鼠妈妈与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发现数字信息,提出问题,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中,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和谐平等的交流气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每个孩子得以畅所欲言。通过让学生自主摆一摆、拨一拨等操作性活动,组织小组活动,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切实的掌握了教学重点。

  接着,在突破教学难点的时候,我充分的利用了学生演示、课件演示,让生在直观中感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十位不动,个位相加减”这概念,对很多同学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难度,因此,在这里运用多媒体手段达到了最佳效果,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应用新知,拓展思维

  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既是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更是对学习内容的升华。(ppt)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为此设计一系列游戏式练习,既有借助卡通童话的,又有联系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同时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四)最后我以播放轻松的图片故事结束了这节课

  在小动物的提问中组织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学到了哪

  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尽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今天所学内容和收获。

  六、教学反思:《采松果》这节课,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结合主题贴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用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去领悟。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又让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总体来说算理比较清晰,配合度高。教师不仅关注了自己的活动,也关心了孩子的活动。整个课堂以孩子为主,锻炼了孩子完整的语言和思维。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能抓住学生的心灵,注重细节,引导到位。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且能优化口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还是有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

  1、过于注重上课习惯的培养,导致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知识目标任务。

  2、教具更醒目、更接近于生活,但使用起来比多媒体浪费时间,导致时间欠缺。

  以上是我对《采松果》这一课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指正。

《采松果》说课稿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100以内不进位和不退位加减法,进一步巩固一年级上册学习的用加法计算一共有多少和减法计算剩下多少及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学习解决比多比少的加减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会正确计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为五单元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三单元在编排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教学时,设置了《采松果》这一情境,根据同一情境中呈现的两个条件25和4,提出用25+4计算的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和25-4计算的相差多少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同一条件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本课时内容安排如下:

  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求一共有多少(即和)的加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求剩下多少(即差)和相差多少的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1、操作学具,获得算法。

  例题在列出算式25+4后,先让学生用摆小棒和拨算珠的方法计算,学生在一年级上期初步形成了用小棒计算的经验,能够用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拨算珠计算是下一课时的内容,但考虑到学生在先前学习中接触到了算珠计算的方法,因而将下一课时的内容放在本节课进行。学生经历摆小棒和拨算珠的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结果,还能体会到计算的步骤和方法:25+45+4=920+9=29,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自主探究25-4的算法。

  2、归纳小结,理清思路。

  学生经历了25+4和25-4的算法探索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算法的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前者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即个位上的数相加),后者先算一位数减一位数(即个位上的数相减),两者都是个位上的数相加减,所得的结果和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有利于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便于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教学。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一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了加法交换律的初步认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两个算式2+3和3+2,因为他们结果一样,所以2+3=3+2,学习了加法各部分名称,再比较三组算式后,可以让学生初步发现“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渗透加法交换律,如果再比一比同组算式的计算,则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

  4、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上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一年级上册教学过的,包括例题在内,总共有四个实际问题,其中加法计算的求和问题和减法计算的求差问题,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很明确的`,唯一感到生疏和困惑的可能是求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例题中要求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只要让学生体会到从25个里面去掉和小松鼠一样多的4个,剩下的数就是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的,从而列出算式25-4。练习4小题也是相同的问题,只是表达的词语发生了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长多少”实际就是“多多少”后,解答就很容易了。

  综上所述,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正确进行个位上的加减是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是已有经验能够解决的。学生在本节课,本单元,本册教材,甚至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牢记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学生形成了这种认识后,才能在笔算学习中不出现大的偏差。体会到口算和笔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小棒和计数器在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以及数的加减运算方面有着直观的效用。而熟练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不仅是本册计算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一个根基。

【《采松果》说课稿】相关文章:

松鼠和松果说课稿06-28

采草莓日记01-29

松鼠和松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24

赵州桥说课稿12-24

松鼠说课稿01-02

《争吵》说课稿01-02

《中东》说课稿01-07

说课稿范文01-15

《穷人》说课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