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2-08-15 07:43:39 成语 我要投稿

成语的成语故事

成语的成语故事1

  韩愈和柳宗元(字子厚)是中国两位杰出的文学家。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两位,这两位就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长柳宗元七岁,而柳宗元却死在韩愈之前,仅活了四十六岁。

成语的成语故事

  韩愈是柳宗元的好朋友。柳宗元去世后,韩愈责无旁贷地写下了《柳宗元墓志铭》。韩愈在铭文中先概述了柳氏先世的事迹,然后叙说柳宗元仕途的不幸和在文学上的成就。柳宗元被贬官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地区)时,刘禹锡也将同时被贬往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地区)。当时播州新建,地处偏远,生活艰苦,瘴疠时作,“非人所居”;而刘禹锡则上有高龄老母,“万无母子俱往之理”。于是,柳宗元不避罪上加罪的危险,上书朝廷,请求以柳州换播州。铭

  文激动地指出:“呜呼!士穷乃见节义。”这是韩愈给柳宗元崇尚仁义、忠厚待友的崇高评价。接着,笔锋陡转,描述群小的行径。这些人平时和睦相处,也能一块儿吃吃喝喝,脸上总是堆满笑容 ,有时还握着对方的手,蹦出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还满脸热泪地指天发誓:“哥们儿,咱们死也得死在一块!”这一切全像是最真实的,好像他最值得信任。但是,一旦遇到毛发般的蝇头利益,这种人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好像压根儿就不认识你这个人了。“落陷阱(通‘井’)不一引手援,反挤之,又下石焉”——看到有人要掉进井里,不立即拉他一把,反而把他挤下井,还往井里扔石头。这种行为连禽兽都干不出来,他自己却洋洋然以为拣了个大便宜。这号人如果得知子厚的高风义举,多少也应该有点惭愧吧。

  文中“落陷阱 又下石”后被炼为典故“落井下石”。

  落井下石的解释

  [释义]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语出]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明·李贽《续焚书·答来书》:“若说叔台以而落井下石害我;则不可。”

  [正音] 落;不能读作“lào”。

  [辨形] 石;不能写作“右”。

  [近义] 乘人之危 趁火打劫

  [反义] 助人为乐 雪中送炭 相濡以沫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在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乘机加以打击陷害。一般作谓语、定语。

  用落井下石的造句

  1) 去年月初,在议会弹劾了紧急政府后,贝卢斯科尼的政党落井下石地宣布不再支持蒙蒂。

  2) 我不是那种落井下石的人,我是直接把井封了。

  3) 这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落井下石的小人,不值得交往。

  4) 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

  5) 他对你纵有深仇大恨,也不该落井下石。

  6) 我们要为别人雪中送炭,不要落井下石。

  7) 他遇到危险你不但不救他,反而落井下石,你这样做对吗?

  8) 他最讨厌那种嫌贫爱富,落井下石的人。

  9) 这种落井下石的勾当非君子所当为。

  10) 如果我们的政府继续对已经衰退的经济落井下石,我们会需要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11) 他都已经被害得这么惨了,你还落井下石!

  12) 但是这些政客看来不会对美元落井下石,起码这会削弱中国出口产品在美国的竞争力。

  13) 落井下石可能不道义,但是确实又赢了。

  14) 你要不能帮忙就算了,千万别再落井下石。

  15) 影子大臣乔治奥斯本在伦敦金融城演讲时落井下石,嘲弄布朗声称的英国在走出经济危机中比其竞争对手"走在更前"。

  16) 他都已山穷水尽了,你还向法院提起控诉,这不是落井下石的作法吗?

  17) 不肯雪中送炭也就算了,但请别再落井下石,使情况雪上加霜,更加糟糕!

  18) 治病救人的反义词是落井下石、致人死地。

  19) 消费者在这时却落井下石。

  20) 朋友有难,他不但伸出援手,反而落井下石,真是可耻。

  21) 他是个落井下石的小人。

  22) 即使是那些渴望对默多克落井下石的.人,见到其他记者被带到警察局也会心生不安。

  23) 他说是我的莫逆之交,却在我遭到诬陷的时候,落井下石,真是令人心寒。

  24) 我们要的是能和衷共济的真朋友,而不是遇事落井下石的假朋友。

  25) 一个人走背运时,你不该落井下石.

  26) 崔水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继续落井下石。

  27) 马六米你少给老子落井下石,我对陛下的忠诚日月可鉴。

  28) 伯父,我对当今官场中的挤压异已,落井下石的现像很是愤慨!

  29) 做事情一定要事先设立道德底线,小偷也清楚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偷的。所以说事情万万不可做绝,落井下石的事绝对不要干,给别人让出退路就等于自己前进了。

  30) 不要痛打落水狗:“打落水狗”是为了表明你的立场,但切不可做的过分,以免被人视作“落井下石”;况且人生何处不相逢,给别人留一条路,自己也就多一条路。

  31) 周老板很清楚刘小姐家的状况,不但没及时伸出援手,反而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32) 但是有担忧如果印度大的银行或者房地长行业出了问题,这些评级机构可能会落井下石。

  33) 雪莱伯克利,议会中代表拉斯维加斯的民主党人,对共和党人打算搁置这些方案的计划十分愤慨:竟然想着落井下石!

成语的成语故事2

  “李代桃僵”这句成语,出自一首乐府诗。诗的开头第一句是:“鸡鸣高树巅,……”因此,在《乐府诗集》中,这首诗就以《鸡鸣》为篇名。

  这首诗的末后两节,原文是: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旁。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这两节的大意是说,:一家四五个兄弟,都是高官,每隔5天休假的日子,他们同来相聚的时候,路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瞧他们的服饰打扮,多么华丽,连马嚼子和缰绳都有黄金装饰,光灿灿地,漂亮极了!接着说:井边有一株桃树,桃树旁一边有一株李树。害虫来咬桃树的根,李树虽然没有遭到虫害,却也替桃树着急、难受,而至于僵死了。桃李这样的树木,竟能同情互爱、以身相代,而同胞兄弟却还有把手足之情忘得一干二净的呢!

  这是一首暗寓讽刺的诗。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往往因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互相残杀;兄弟之间,表面上虚伪应付,暗底里彼此嫉妒,设若一人有难,其余的'人不但不肯相助,还要幸灾乐祸,或者乘机打击。这首诗,就是讽刺这类“兄弟”的,说他们不如树木。

  “李代桃僵”这句成语,就是由这首诗而来。但是,我们运用这句成语的时候,只用它来比喻“代替”、“顶替”。例如以甲代乙、以此代彼的意思,同什么兄弟手足之情完全无关。《聊斋志异·胭脂》中说:“彼逾墙钻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诚难消其冤气。”“僵李代桃”,意同“李代桃僵”。

成语的成语故事3

  避重就轻成语何来

  想是成闹得不好,恐将来弄出大祸,所以借了一件失察的事情参的,倒是避重就轻①的意思也未可知。

  避重就轻成语解读

  ①避重就轻:躲开要害问题,只谈次要的`事。

  看来是闹得太不好,恐怕将来闯出大祸来,所以就借这件失察的小事来参勋可能是有避重就轻的意思也不一定。

  避重就轻成语故事

  贾赦在家,贾琏进来请安,告诉他今天在他大舅家听见一个谣传,说是贾政被节度使弹劾了。

  原来,贾政在江西任粮道没干多长时间,就被江西节度使上奏皇帝,说他对下属人员管教不严,李十儿等重征粮米、苦虐百姓,请旨革职。皇帝念贾政初任外职,不熟悉吏治,被下属蒙蔽,不予革职,只降官三级,调回京城,仍任以工部员外行走。

  贾赦听了十分吃惊,让贾琏到吏部打听明白。贾琏即刻出去,不到半天就回来说:“才到吏部打听,二叔果然被参。题本上去,亏得皇上的恩典,没有交部议,便下旨说是二叔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本应革职,姑念初膺外任,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着降三级,加恩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并令即日回京。这消息是准的。正在吏部说话的时候,来了一个江西引见知县,说起我们二叔,是很感激的,说是个好上司,只是用人不当,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名声都弄坏了。节度大人早已知道,也说我们二叔是个好人,不知怎么这回又参了。可能是担心闹得不好将来弄出大祸,所以借一件失察的事情参的,倒是避重就轻的意思也不一定。”

  贾赦没有听他说完,便对他说:“你先去告诉你婶子知道,且不必告诉老太太就是了。”于是贾琏就去给王夫人报信。

  避重就轻成语史例

  明朝嘉靖年间,严高和严世蕃父子操纵朝政,诬杀了很多大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十月,御史林润又上疏弹幼严世蕃。明世宗下旨将严世蕃逮捕治罪。黄光升等人把严篙陷害沈炼和杨继盛两案加人疏中,准备上奏世宗重审旧案,严办严篙。严世蕃在狱中听说这事以后,不仅不害怕,反而有些高兴。

  黄光升在上奏前,把奏疏拿给徐阶过目,徐阶大吃一惊,说:“诸位是想替严世蕃脱罪吗?”黄光升等人面面相觑,不解其意,问他:“严世蕃一死尚不足抵罪,怎能替他脱罪?”

  徐阶便说:“各位弄错了!沈、杨二位大臣被杀虽是严篙所害,但终是皇上批准的,此疏上奏,无异于归罪皇上,皇上震怒,各位必然获罪,而严世蕃反倒会逍遥法外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十分佩服徐阶的眼光。于是,徐阶把黄光升等人引人内室,屏退家人,修改奏稿,避重就轻只揭发严世蕃招财纳贿和聚众为乱这两大罪状。世宗看后果然立即命令将严世蕃送交都察院、大理寺和锦衣卫会审定罪。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世宗下旨将严篙削籍为民,将严世蕃绑赴西市斩首。严世蕃被斩后,其家产全部抄没,严篙也无家可归,只得寄食墓舍,两年后在贫病交加中结束了一生。

成语的成语故事4

  【成语】银样蜡枪头

  【拼音】yin yang la qiāng tou

  【释义】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但实际上不中用。

  【历史由来】元明清戏曲对红楼梦词汇有着直接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首先,西厢记的主题对《红楼梦》影响很大,《红楼梦》的许多情节更是脱胎于《西厢记》。再看语言。《西厢记》的许多唱词、道白均为《红楼梦》所吸收。如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孟光接了梁鸿案,斜签着坐等等。另外,《红楼梦》还吸收了《西厢记》中许多富于表现力的.俗语,最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蜡枪头,这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枪头。又如《红楼梦》六十二回:邢岫烟对贾宝玉说: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脱自《西厢记》第二本楔子中惠明的一段唱词。以上两例,前者只是词序作了变动,而整句俗语完全相同。后者王实甫认为不是俗语,曹雪芹使用时则在前面加了冠词,点明其俗语的性质。这一切均表明曹雪芹创造性地继承了《西厢记》中的语言成分。由于宋代对于武器管制非常严格,不允许民间私藏兵器,凡民间需办社火等活动时,所用武器必须是银样蜡枪头。

成语的成语故事5

  兔死狐悲的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猎人,兔子和狐狸互相结盟,发誓一定要同生死,共患难。有一天,兔子和狐狸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的时候,没想到身边竟然有一群猎人正对它们两个虎视眈眈,猎人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侥幸逃脱。猎人离开后,狐狸就跑到兔子的身边开始哭泣。

  有一个人路过,看见狐狸正对着兔子大哭,感觉很奇怪,就走上前问狐狸为什么要哭。狐狸啜泣道:“我和兔子我们两个都是森林中微小的动物,都是猎人喜欢猎杀的对象,我们曾经约定一定要共同对抗我们的敌人猎人,生死与共。现在我的同盟兔子不幸被猎人杀死了,兔子今天死去,也就预示着他日我的死去。我们是真正的好朋友。你说你的好朋友死去了,你能不伤心难过吗?”路人听后叹了叹气说:“你为你的同盟,你的好朋友哀悼和哭泣是有道理的'。”

  兔死狐悲资料

  【注音】tù sǐ hú bēi

  【解释】多用于表示对同盟的死亡火不幸感到很伤心。但是随着演变,兔死狐悲多用于贬义。

  【出处】《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

  【简介】兔死狐悲,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出处原出自《宋史·李全传》。后又见于《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近义词】物伤其类、狐死兔泣。

  【成语举例】1、看到一起打拚的同仁相继被裁员,使他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2、我们室友的这次意外让我们全班同学都兔死狐悲的。

  悲开头的成语

  悲喜交集

  悲不自胜

  悲从中来

  悲伤憔悴

  悲喜交切

  悲喜交加

  悲喜交并

  悲喜交至

  悲喜兼集

  悲声载道

  悲天悯人

  悲悲切切

  悲愁垂涕

  悲愤填膺

  悲欢合散

  悲欢离合

  悲欢聚散

  悲歌击筑

  悲歌慷慨

  悲歌易水

  悲泗淋漓

  悲痛欲绝

  悲观主义

  悲观厌世

  悲观失望

  悲悲戚戚

  悲愤兼集

  悲愧交集

  悲慨交集

  悲欢厌世

  悲欣交集

  悲歌忼慨

  悲歌感慨

成语的成语故事6

  【汉字书写】:乐此不疲

  【汉语注音】:lè cǐ bù pí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每旦视朝,日仄(zè)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成语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乐此不疲的意思】:乐此:乐于此;不疲:不觉疲劳。形容对某事特别专心爱好而沉浸其中,从而做起事情来不觉得疲劳。

  【乐此不疲的近义词】:乐而忘返、乐此不彼、沉迷不醒、乐不思蜀、专心致志、废寝忘食、流连忘返;

  【乐此不疲的反义词】:心不在焉、心猿意马、三心二意;

  【乐此不疲的故事】

  汉朝时期,刘秀带着部队南征北战,始终保持着勤勉的作风。在战场上刘秀跟将士们同心协力,冲锋陷阵,在战略上跟谋士们通宵达旦的研究战术,运筹帷幄,常常是废寝忘食。刘秀当了皇帝以后更是日理万机,每天都在忙着治理国家的大事,对于战争则放在一旁。有一回皇太子向他请教打仗的策略,刘秀对皇太子说:“卫灵公曾经向孔子请教攻战的问题,孔子对卫灵公说:我常常能听到人们谈到祭祀礼仪的`东西,对于带兵作战那我真是个门外汉。孔子专注于治理国家方面的事情,你应该向他学习,尽量少研究战争的东西。”东汉建立以后,刘秀对朝政都要亲自过问,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皇太子见刘秀这么辛苦对他的健康十分担忧,他借着刘秀休息的时侯劝谏刘秀道:“您这样辛苦操劳,有了贤明的品格,却少了修身养性的境界,您还是应该多一些娱乐,少一些工作,爱护好自已的身体呀。”刘秀听后笑着说:“我自已早就习惯了,一点儿都不感觉到疲劳,并且乐于这么做。”皇太子听后觉得很感动,也在刘秀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乐此不疲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更兼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即详且尽,并且乐此不疲。”

  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袁总统叹道:‘松坡果乐此不疲,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十四:“我对这几位美国青年朋友所最敬佩的,是他们吃了许多苦头,对于工作却丝毫不放松,丝毫没有消极的意思,仍是那样兴会淋漓,乐此不疲地向前干着。”

  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

  【乐此不疲造句】

  尽管人言可畏,但他却仍然我行我素带着他的小情人乐此不疲地到处游山玩水。

  资本市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让他忘了套牢的前车之鉴,在股市里乐此不疲地冲进杀出。

成语的成语故事7

  【黄粱梦】

  现在说的白日做梦就是黄粱梦,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你自己不肯努力,却整天想着发大财,你以为天上能掉馅饼么,你这就是在做黄粱梦。

  黄粱梦出自金·元好问《过邯郸四绝》:“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邯郸今日题诗客,犹是黄粱梦里人。”因而,也称“邯郸一梦”。

  话说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真是梦里不知走了多少路,做了多少事,醒来还是在床上,徒生悲凄。

  【想当然】

  “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这都是想当然,不去实践了解真实情况,而是在那里凭主观臆想,生活中这样的事多如牛毛,“你不要在那里想当然”,这个成语恐怕都不知道用了多少遍了。

  想当然就是指凭主观臆断,以为事情应当是如此。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说的是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运用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曹操明白了孔融的真实用意,心里自然不快,以后借口杀孔融,或多或少与这想当然有些干系。孔融想当然惹下了麻烦,看来这个想当然的危害不可小觑啊。

  【一杯羹】

  如今互联网行业火爆,都想去分得一杯羹;房地产火爆时,大佬们都分得了一杯羹。生活中,只要有利可图,大家都想分得一杯羹,只无奈僧多粥少。

  一杯羹原义是一杯肉汁。现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话说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我吧。”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战争中,以攻心战术取胜,项羽此举反而暴露他已是走投无路。刘邦顾国不顾家的选择让刘爸爸失去了利用价值,因而得以保全性命。

  【丑八怪】

  丑八怪,顾名思义就是外貌丑陋的人。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没有高颜值是多么令人心塞的事啊。可是,长得丑是我的错吗?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你万万想不到,丑八怪最初竟然指的是“扬州八怪”——郑燮、金农、汪士慎、罗聘、李蟮、高翔、黄慎、李方膺、高凤翰、华岩、闵贞、边寿民、陈撰、杨法、李勉等人。这些可都是有名的画家,大才子耶。难道是因为他们都长得丑吗?当然不是,而是这些人在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所以被蔑成为“丑八怪”,这可真是比窦娥还冤啊。

  【落汤鸡】

  下雨天不打伞,不小心掉水里了,浑身湿透就成落汤鸡了。很多人都有落汤鸡的经历,所以这个成语早就烂熟于心了。落汤鸡比喻浑身湿透或名利受到极大损失的人。

  可是落汤鸡成语是怎么来的,恐怕就鲜少有人知了吧。落汤鸡出自明·天然智叟《石头点》第六回:“止子小船身一旺,立勿定,落汤鸡子浴风波。”说的是聪明长工惩治恶财主的故事。

  从前,有个大财主名叫罗堂吉,有一次,罗堂吉要下乡收租,却叫长工挑百十斤行李,财主老婆还交代道:“行李都是你挑,可不准老爷拿一件;不论走到哪儿,要让老爷走在前面;不论谁招呼老爷,你不准多嘴。若违犯了规矩,回来揭你的皮!”长工听了气得不得了。

  走到半路上,突然下了大雨,财主忙叫长工拿雨伞,长工说:“那可不行,太太交代的,行李不能让老爷拿呀!”任财主怎么说,长工就是不给。财主叫长工找个地方避雨,不料却跳出一只恶狗来,财主一面躲,一面叫长工去招架。长工连理都不理说:“太太交代的,不管谁招呼你,都不准我多嘴呀。”财主哭笑不得又拿长工没办法。催完租往回走河里涨了大水,财主忙叫长工下去探一探深浅。长工推辞道:“太太交代不论走到哪儿,都要让老爷走在前面。”财主只得自己下水,谁知他竟掉水里了,等长工把他救上岸来浑身湿透了。

  等财主回家,财主婆一看,吓了一跳:“你怎么成了个‘落汤鸡’啦!”财主便把路上的经历说了一遍,最后说:“你以后再不准教那老实疙瘩那一套了,以后收租干脆别让他再跟我啦!”于是,罗堂吉的外号“落汤鸡”就这样传开了。后来,“落汤鸡”变成了一句俗语。

  【苦肉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苦肉计不仅用于战争之中,如今也被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有没有为了让父母多给点零花钱而上演苦肉计的经历?这个成语大家不仅会说,都已经运用自如了。

  苦肉计就是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出自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亏杀那苦肉计黄盖添粮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已是尽人皆知的故事了。两人事先商量好了,假戏真作,自家人打自家人,骗过曹操,诈降成功,火烧了曹操八十三万兵马。

  隋炀帝杨广就是运用苦肉计的高手,并且靠此计登上皇位。隋朝时期,杨坚谋位成功,封杨广为晋王。杨广心中不服,一心想当太子,就找安州总管宇文述商议。宇文述知道独孤皇后妒心重,就给杨广出主意,让他回宫用苦肉计博得皇后的同情。这一计很灵,皇后鼓动皇上,废太子而另立杨广。看来,这苦肉计用好了能助自己成大事,当然,苦肉计也是险计,用的不好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闭门羹】

  这个羹想必很多人都吃过了。想去拜访,不料却遭遇“铁将军”把门,真是相当遗憾啊。

  “闭门羹”就是指主人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出自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的呢?相传在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但她会客有一条规矩:客人献上一首诗,看中后才愿意一见。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看中,就叫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闭门羹”就成了拒绝的代名词。

  【下马威】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就是下马威。烧得好就树立了威信,让人心服口服;烧得不好恐怕就烧伤自己了。

  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出自《汉书·叙传》:“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据说,西汉时期,豪门贵族少年班伯主动请缨到混乱的定襄去做太守。他刚到任,当地的豪绅大姓把以前的犯事的人全都藏匿起来。而班伯一上任就大肆宴请豪绅大姓,与他们交朋友,待了解犯事的人藏身之处后立即下令捕杀,定襄很快就安定了。这个“下马威”用得好啊。

成语的成语故事8

  杯弓蛇影的故事

  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并经常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宴请宾客,大厅中觥筹交错,异常热闹,大家猜拳行令,饮酒作乐。

  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后来,他这位朋友没有说明原因就告辞离开了。这让乐广感到很纳闷:他为什么突然不喝酒就走了呢?

  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乐广奇怪地问:“前几天喝酒的时候,你不是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病得这么厉害了呢?”

  刚开始这位朋友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说,后来在乐广的再三追问下,这位朋友才说出实情:“那天你盛情招待我,本来大家喝得很高兴。我喝了几杯以后,突然发现我的酒杯里有一条蛇,而且还慢慢地蠕动。我当时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但你的盛情难却,所以我勉强喝了那杯酒,然后就离开了。回到家里以后,我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我一病不起了。”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恍然大悟,他开心地说:“噢,原来是这样啊,杯中的蛇竟然是墙上的弓的影子!”他的这位朋友疑窦顿开,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搬掉,病也随之而愈。[3]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意在告诉人们这么一个道理,说明人在很多时候都是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而由这种怀疑和恐惧所引起的疾病,可以用“深思”的方法来解除其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使疾病消除,恢复健康。

  杯弓蛇影的材料

  【注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载:应彬请杜宣饮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神经敏感,含贬义。

  【近义词】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满腹疑团、狐埋狐搰

  【反义词】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年代】古代

  【例句】她不知从哪儿听到要地震的消息,整天~,稍有动静就慌作一团。

  杯弓蛇影的点评

  乐广的朋友被假象所迷惑,变得疑神疑鬼,还差点儿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乐广喜欢追根问底,注重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杯弓蛇影”这个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成语的成语故事9

  【成语】:弄巧成拙

  【拼音】:nòngqiǎochéngzhuō

  【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他去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已经画好了。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环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象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的花瓶,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说着,把画撕了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成语的成语故事10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成语的成语故事11

  【成语】: 方寸之地

  【拼音】: fāng cùn zhī dì

  【解释】: 指心。

  【成语故事】:

  徐庶是三国时刘备的军师。他多谋善断,料事如神,深得刘备的信赖。

  一次,徐庶识破八门金锁阵,大败曹操官兵。曹操将领曹仁不服输,深夜起兵去新野劫寨。徐庶早有所料,待曹仁离开樊城时就乘虚而入。结果,樊城失守。曹仁败退许昌,愧对曹操。曹操说:刘备必有能人为他策划!曹操探得是徐庶,便想把他骗到许昌留在身边。他们摹仿徐庶母亲的笔迹写信给徐庶。徐庶见信得知老母押在许昌,只好挥泪告别刘备。徐庶说: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方寸:指人的.心。成语方寸之地指人的心绪。

成语的成语故事12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拥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

  李?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吴元济的主力部隊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隊静悄悄涌进了城。筹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投降。

成语的成语故事13

  公元前541年,楚国的令尹公于围杀害了楚王,自己当上国君,史称楚灵王。公子围原本是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篡夺王位后,更是为所欲为,任意迫害他看不上眼的人。灵王篡位不久,就出兵攻打齐国,将齐国的一个大夫全族处死。接着又突然袭击弱小的赖国,从而引起各诸侯国的强烈不满。为了供自己享乐,灵王不惜耗费大量钱财,征用无数民工,建造了一座豪华的章华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宗室大臣白公子张对此非常忧虑。为了楚国的前途,他明知灵王不愿听逆耳之言,也要寻找一切机会向他进谏,劝他节制淫乐,爱惜民力,以德待人。灵王开始还能让子张把进谏的.话讲完,但次数多了。越来越感到讨厌。一天他问一位大臣:“子张最近老是在我面前唠叨,要我注意这当心那,你看用什么办法叫他不再开这种口?”那大臣回答灵王说:“以后子张再咳叨,大王可以对他说,我常和鬼神打交道,听到各种各样的劝谏,不想再听其它话了。”’不久,子张又向灵王进谏,灵王就用那大臣教给他的话回答。子张听了,愤概他说:“殷朝的武丁是位贤明的君主,还到处求贤。

  大王的德行比不上武丁,却如此讨厌别人规劝。做大王的臣子太难了!”灵王听了这话,不便指责子张,勉强地说:“好,那你就继续进谏吧。我虽然不能采纳你这些规劝的话,但还是愿意把它放在耳朵里的!”子张无可奈何,苦笑一声,说:“臣是为了大王采纳才进谏的。不然的话,巴浦产的犀角和象牙等多得很,大王尽可以用来做瑱塞耳,又何必把规劝的话当作瑱来塞耳呢?”

成语的成语故事14

  【成语】兔死狐悲

  【读音】tu sǐ hu bēi

  【释义】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自】《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

  【近义词】物伤其类、狐死兔泣

  【反义词】:幸灾乐祸

  【成语典故】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有个长者经过,看见狐狸在兔子旁边哭泣,觉得奇怪,就问狐狸哭泣的原因。 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 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长者听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兔死狐悲"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的伤心。

成语的成语故事15

  车胤是晋朝时代的人,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但是因为他家很穷,买不起油灯,晚上没有办法看书,他觉得这样下去,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光,就想办法要克服。

  有一天晚上,他看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在眼前飞来飞去,他立刻想到了如果捉几十只萤火虫放在袋子里,是不是也可以照亮书本呢?从此以后,他每夜都在萤火虫尾端一闪一亮下看书,常常看到天亮了都还不休息。

  后来,人们比喻一些家里贫苦但是认真读书的人,就用“囊萤照书”来形容。类似这样意思的成语还有很多,我们再介绍三个给小朋友:比方说,“凿壁偷光”,是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匡衡的读书人,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蜡烛,而隔壁经常灯火辉煌,他就偷偷的凿穿墙壁,从洞里借隔壁的`灯火读书。还有,“映雪读书”,是说古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孙康,到了冬天,便经常在雪夜里借着雪水反光来读书。

  另外还有“随月读书”,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因为白天他要做工,只有晚上才能读书。但是他家很穷点不起灯,他就只得利用月光学点东西。当月光逐渐西斜时,他就搬来梯子,一级级的爬上屋顶;有时累得都从梯子上掉下来,他就很快的爬起来,继续看下去。

【成语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08-22

经典成语故事02-16

成语故事11-02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08-21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08-21

成语故事:舍本逐末08-22

历史成语故事02-20

中国成语故事02-25

简短成语故事02-08

成语故事大全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