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24 17:57:1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荐】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2、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3、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3。4。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的大潮。()。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江面平静出现白线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看)浩浩荡荡

  (听)山崩地裂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深深震撼回味。赞叹“天下奇观!”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生回顾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历史,知道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阅读分析史料,分析比较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与以往“西学东渐”的差异。学生获取信息与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撰写人物简介,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了解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其意义)、容闳(早期留学生的救国梦想及其所提出的具体措施)、郭嵩焘等三人的主要事迹。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近代先进思想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史料,归纳魏源、容闳、郭嵩焘(悲剧人生)三人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3、通过比较魏源、容闳、郭嵩焘三人的遭遇,归纳三人经历的共同之处,感受近代仁人志士艰辛求索的苦旅,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和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教学重点:

  魏源、容闳、郭嵩焘三人的主要事迹及主张,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

  教学难点:

  思考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如此艰难之因。

  教学策略:

  1、主要结合史料以分析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在其中贯穿讲授、阅读、比较、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选择典型史料。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魏源、容闳、郭嵩焘等人的生平事迹。

  教学过程:

  1、活动一:史海寻踪展示晚明传教士图片及介绍,展示《坤舆万国全图》,《几何原本》,自鸣钟模型等史料。

  (1)提问:这些人物有哪些相同的身份与经历?

  (2)提问: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哪些知识?体现了当时的一个文化现象是什么?

  (3)晚明致力于西学东渐的'中国代表人物是谁?这些现象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观察分析史料,思考作答。

  对晚明西学东渐历史教材表述比较简略,教师补充部分典型史料,有利于学生了解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为与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比较奠定基础。

  2、环节二:开眼看世界—人物篇展示人物简介任务单,简单介绍要求,要求同桌合作完成。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任务,展示成果。通过本活动,一是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阅读与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课堂效率,对魏源、容闳、郭嵩焘等人物有全面的了解。三是熟悉介绍历史人物的一般做法

  3、环节三:晚清先行者的思想篇呈现史料,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突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然后提问:

  (1)三人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2)为何在此时提出?

  (3)要求学生列表比较晚明西学东渐与晚清开眼看世界的差异。学生阅读史料,思考归纳三人思想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近代中国史实,理解其思想主张提出的背景。并列表比较与晚明西学东渐的差异。目的是在归纳晚清提倡学习西方的人物的共同思想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与晚清西方工业文明输入的不同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4、环节四:晚清先行者──溯因篇引导学生从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回顾知识,说明近代学习西方的艰难之因。并结合史料分析还有哪些原因。学生分析作答。通过本环节,回顾综合探究七的有关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从文化层面思考中国近代化如何如此艰难。

  5、环节五:晚清先行者—启示篇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对本课进行总结。思考问题: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同桌合作回答。通过本环节,培育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检测重点与难点落成程度。同时培育学生以史鉴今的意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教案3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在音乐、图片及相关说明的帮助下,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拉萨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拉萨所在的位置)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浓郁的民族音乐,优美的藏族风光,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3、出示课题: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二、精读课文,感悟拉萨天空之美。

  1、过渡:拉萨的天空究竟是怎样的湛蓝、透亮?让我们闭上眼睛,乘坐飞机前往遥远的拉萨——

  (1)拉萨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让我们尽情欣赏拉萨的天空吧!(配乐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

  (2)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

  (一组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拉萨天空的美景。学生边看边赞叹——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太美了!可谓触景生情,情不自禁。)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导想象:小游客们,站在这湛蓝透亮的'天空下,你最想做什么呀?

  (2)出示第三自然段:快速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你这样的心情?(板书:让人神往)

  (3)指名读:谁能把你的这种感受告诉大家?师评议:啊,这天空可真蓝!把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呀!你都不忍心移开你的目光了!)

  3、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神奇的天空啊,它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久久不忍移开,可是,让我们移不开目光的又何止这些呢?拉萨的天空那么美丽,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四自然段,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正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a请小朋友反复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b学生交流。

  c出示图片,小结:你们看,天空多蓝啊,好象眼前的一切都被这蓝色包围着,浸润着,蓝天离我们显得那么近。

  d指名读。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a“这话”是什么话?从“这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蓝天真能洗脸吗?“这话”妙在哪儿?

  b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当我们抬起头来,仰望天空,一片湛蓝,你有什么感觉呀?

  c是呀,但那不是湖,而是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你们说,这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啊,难怪人们要说这话这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谁来和他比一比!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了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a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b展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还会有些什么呀?

  c师语言描述:蓝得这么纯净、这么明洁的天空,相信我们一定也能把这句话读得美美的。自由练习,指名读。

  d过渡: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如今,这蓝蓝的天空并不孤单,在白云、草地、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更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让我们神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三自然段)。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a自由轻读,你知道了什么?

  b出示布达拉宫图片,指名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c师作介绍: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它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是“依山而建”。(出示卡片)你们看,它耸立在山顶之上,头顶着蓝天,你有什么感觉呀?

  d朗读指导:在蓝晶晶的天空的衬托下,布达拉宫多有气魄啊!男生读,读出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感觉。

  (4)小结:拉萨的天空就是这么湛蓝、透亮,蓝得让人神往,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让我们捧起书本,美美地读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正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小游客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

  (3)齐读。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三、诵读课文,传达拉萨天空之美

  1、创设情境,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拉萨,欣赏并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游客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呢?你可以选择一部分向游客做介绍。先自己准备一下。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听课教师扮演游人,学生向听课教师介绍。)

  (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对听课教师(游客)做介绍,这实际是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但这远比单纯的背诵课文要生动得多。同时,这也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拓展延伸,学生自主安排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

  (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课后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仿写家乡的一景……)

  (自主选择作业,是为了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大家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目的。)

  【板书设计】湛蓝

  7、拉萨的天空透亮

  让人神往

  [自我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课始播放富有浓郁西藏风情的音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让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时候的拉萨天空的图片,并配以诗化的语言加以说明,唤起他们学习的情趣。让学生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心灵与文字发生碰撞,并通过语言来抒发感受。

  仔细阅读后与同桌交流感受和想法。集体欣赏图片,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交流补充和朗读感知语言,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学生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期待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也悦纳这种语言,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自然而然流露出“太美了,我要去那儿,我要珍惜保护她!”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法学法

  采用读——划——悟——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学生带着植物种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明确了作者的观点:一粒种子显示出来的力简直可以超越一切。

  二、引导自学

  1、自学指导

  (1)分析事例,理解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

  (3)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4)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2、展开自学

  【要求学生认真看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向别人求教等学习方式,按照自学指导完成学习任务。】

  三、交流精讲

  1、问题: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种子的力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抓住“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中顽强的生存的小草”这两个事例,体会种子那超越一切的力。

  2、引导学生细读悟理,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的方式,引导他们抓住段落里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体会顽强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长过程理解“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层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

  4、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品读悟情,

  问题:“作者笔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吗?”让学生对照写作背景自己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情诵读。

  5、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通过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这一问题,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写作方法——隐喻,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使用,以提高自己文章的内涵。

  四、精练点评

  【通过完成一定量的梯度练习题目以达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野草给自己的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具有野草精神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汲取力量。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国各民族亲如一家。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

  2、学生互相纠错,重点指导易错字。

  二、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整理课文,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3、针对全文,学生质疑。

  学生甲:民族小学有哪些民族的学生?

  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来民族小学上学的学生有白族、景颇族、阿昌族,还有汉族的。(老师指挂图)看,他们的穿戴各不相同,很有民族特色。

  学生乙:这些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课文第2、3自然段中说,他们一来到学校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向老师问好,向树上欢叫的小鸟问好,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用普通话读课文,他们学习多认真啊!

  学生丙:下课了,学生们又是怎样活动的?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小学生们蹦蹦跳跳来到大树下,有的跳舞,有的摔交,还有的做游戏,孔雀、小鹿和小猴都躲在一旁看热闹哩!

  4、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课文记叙的是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情况,歌颂了全国民族大团结,亲如一家的大好景象。

  三、朗读指导

  1、让学生反复读,自读自悟。

  2、老师导读,重点答疑。要读出小学生非常开心、活泼、开朗的气氛。

  3、指名竞读,榜样示范。

  4、放录音,有感情地跟读。

  四、课堂延伸拓展

  你愿意到这所民族小学来学习吗?为什么?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背诵课文。

  【教学教法应用】

  情境教学法、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有几位老师要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同学们真热情,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主人!那老师提议我们朗诵一首儿歌表示一下我们的热情好不好?

  生:好!

  师(屏幕显示)这是我们前面学的一首儿歌《秋叶飘飘》,我们一起美美地读给今天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老师听吧。

  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季节来了?(秋天)

  除了秋天,你还知道哪些季节呢?

  (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这四个季节合在一起,我们就称它们为——四季。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化妆师,它装扮出了美丽的四季,有个作家用神笔写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题目就叫“四季”,(板书课题)让我们美美地读一遍课题(学生读题)。

  二、创设情境,理解内容

  1、温习生字: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儿歌的生字,大家喜爱的喜羊羊想要和大家做摘苹果游戏考考大家学得怎样,你们敢吗?(课件显示生字)

  老师指到哪个苹果,你读对了,苹果就会被摘下。

  2、激趣学习:大家表现得真棒,喜羊羊没有难倒大家。它想带大家认识文中的四位新朋友,你们同意吗?大家先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注音的词语):草芽、荷叶、谷穗、雪人。A、自由读:让我们自由读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B、个别带读:然后请四位小朋友带大家亲切地和它们打招呼。C、全班齐读:我们一起和它们打声招呼。(注意:草、穗是平舌音)

  3、感知形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见一见这四位朋友,看看它们长得怎样呢?(生:想。)师:那好,那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图片。看着图片说说四位朋友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重点理解草芽是刚长出来得嫩芽,它太嫩了,需要我们保护它。谷穗是谷类植物的果实,谷穗弯弯说明它成熟了,它弯着腰欢迎人们去收割呢。请一位小朋友来做一做“一挺”的动作,雪人真是太顽皮了。)

  4、学习词组:在学生的回答中,课件相机出示注音的词组。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雪人大肚子一挺。全班同学自由拼读词组,个别读、全班齐读,可以做做动作。

  5、猜词说因:说说这四位朋友分别喜欢哪个季节,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词语卡片贴出板书。(草芽春天、荷叶夏天、谷穗秋天、雪人冬天)

  三、细读课文,感知特征

  回归课文: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学习第一节,感知春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草芽说什么了;它对谁说得,它会怎样对它说;带着高兴的心情再来读一读。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春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红红,它对______说:“我是春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春天印象。(花红柳绿,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植物生长的季节。)

  2、学习第二节,感知夏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荷叶说什么了;它对谁说得,它会怎样对它说,带着高兴的心情再来读一读。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夏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圆圆,它对______说:“我是夏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夏天印象。(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

  3、学习第三节,感知秋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谷穗说什么了;鞠着躬说明它有礼貌,再来读一读。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秋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飘飘,它_____说:“我是秋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秋天印象。(秋天果实累累,是个收获的季节。)

  4、学习第四节,感知冬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雪人说什么了;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顽皮。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冬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呼呼,它_____说:“我是冬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冬天印象。(冬天是个寒冷的季节。)

  四、美读课文,抒发感情

  1、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把你最喜欢的季节读给大家听听,要读出喜欢的语气。读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喜欢春天的同学站起来读,依次夏天、秋天、冬天)

  2、分角色读课文。

  师:大家刚才读得真是太棒了。那大家还想再读吗?(生:想)大家都想读,那好,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让大家来表演。(分配小朋友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每句话的一、二两行老师读。第三行分别由演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小朋友读。每个演员都要尽情发挥,表演起来。

  3、背诵课文。最后,我们来齐背课文,每个同学可以尽情表演。

  五、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一年四季这么美,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留在身边呢?

  自然美、生活美无处不在,要想留住美,只有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大自然中除了儿歌中所描写的这些景色,还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景象。课后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下次我们来办一个画展。

  板书设计

  四季

  春天草芽(尖尖)

  夏天荷叶(圆圆)

  秋天谷穗(弯弯)

  冬天雪人(大肚子一挺)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

  教学准备: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出新课:

  1、导入:

  1)我们的家乡在下沙,作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个来下沙参观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绍下沙,你会怎么来介绍,我们都知道有下沙开发区,那么还有吗?(钱塘江大潮)

  你们看到过钱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没有)

  2)播放录象。(创设情境,想象我们已经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们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迟迟不肯来,同学么着急么?)

  3)过渡:看完之后,请你来谈谈感受?(真壮观;真雄伟;真有气势;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学习“潮来之时”部分:

  1、我们小作者把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用他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2。3自然段。

  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2、学生自由朗读。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课件演示“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鼎沸→人声鼎沸)

  ▲过了一会儿…一条白线…沸腾起来。(借助图片理解“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江面”。指导朗读)

  ▲再近些……白色城墙。(通过对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师范读。个别赛读。齐读)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词语,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3、理清写作顺序,

  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边演示边练习说话)

  4、根据提示,创设情景,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图片):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看看作者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

  5.小结: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认识的钱塘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声音气势)

  三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观看录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动手写几句想对钱塘江大潮说的话)

  2、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现在钱塘江大潮还没有被科学家利用,等你们长大后可以去研究)

  3、课外延伸:介绍书籍,网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预习课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

  (板书课题,齐读)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位扫路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能读出感情来就再好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刚才又读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出示三组词语。

  扫帚宿鸟打量扑棱棱

  精瘦褪色黝黑瘦削豁达开朗自在悠闲炯炯有神

  飘飘悠悠层层叠叠顶天立地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2)指名读第一组,大家看看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一个多音字)你能用另一个读音组个词吗?

  (3)指名读第二组词语,这组词语在文中都是写谁的?(扫路人)文中的扫路人给你怎样的印象?(例如朴素、健朗、精瘦等等)

  (4)指名读第三组,这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天游峰)你读懂这些词了吗?说说你的理解,也可以用其中的词语来说一句话。

  (5)齐读这些词语。

  三、初步认识天游峰:

  1、文中开头就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那么天游峰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3、出示句段1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心里好不得意。

  (1)自由读读这段话,用笔圈出表现这座山峰的特点的词语。把你所理解的天游峰的特点就写在字词的旁边。

  板书高、险、窄

  (2)指导朗读:那么高,那么险,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谁来试一试。评读,再指读,齐读。

  4、出示句段2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你又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集体交流。

  (2)指导朗读。

  5、(1)这么高,这么险,这么陡峭的天游峰,让我们来亲眼看看她的雄姿。

  (出示组图,并配乐朗诵介绍天游峰的语段)

  (2)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观感)

  (3)再读两组句子。

  6、天游峰高大,险峻,从古到今,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浏览后留下了许多的诗文。

  (1)出示三组诗句和一句名言

  天游峰

  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徐霞客

  武夷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 ——郭沫若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刘白羽

  (2)自由读,看看你能读懂那句诗?

  (3)齐读,要求读出雄伟,读出赞叹。

  四、二识天游峰:

  1、在我们和“游客”的眼中,天游峰是如此的——高、险、窄,充满着挑战,而在这位扫路人的心中,这又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他又是怎么形容自己的工作的呢?再次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2、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师:“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天游峰是如此的秀丽、险峻,扫路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此峻秀的天游峰让他忘却了一切的疲劳与辛苦,真是累在脚下,乐在心头啊!

  (2)板书:好山好水指导朗读。

  3、过渡:可这位扫路人毕竟是七十来岁的'老人了,也该早点退休了呀!是这么让他执意要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这座山呢?一起来看这段话。

  4、出示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是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是什么让他执意要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这座山呢?

  (2)师:老人舍不得天游峰的,是雪花泉的水、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是清爽的空气、是花鸟作伴。仅仅是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天游峰的云霭朝霞、络绎的游人……)

  老人对天游峰有着一种怎样的情感?(依恋不舍、像自己的母亲……)

  板书:不舍指导朗读。板书:一生依恋

  五、总结全课:

  作为一位步履匆匆的游客来说,天游峰留给我们的是美丽的景色、陡峭的山峰,而作为一位与山为伴的扫路人来说,天游峰留给他的,是好山好水,是无尽的乐趣,是相依为伴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下走进扫路人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他的精神品质。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读7个字。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并按田字格范字正确书写。

  3.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充”“已”的间架结构和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喜欢)星期天的时光很美妙。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星期天吗?指名3、4个学生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这篇课文,体会星期天的快乐。(师范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一)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说说你上个星期天去干什么了。

  (二)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

  1.读准字音。

  2.想想这几个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哪个字比较难记,哪个字需要老师指导。

  3.说说这个字所在的句子。

  (三)学生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1.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提出难记的字,小组讨论、交流好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自学效果。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教师指导重点生字。

  (1)“已”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竖弯钩”要出头。仔细观察“已”“己”,你发现了什么?——“已”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出头了,“己”的最后一笔不出头。

  (2)板书“充”字,边写边说笔顺。学生在本上写。4.组词,积累词汇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你能用这些生字说出其他的词或者句子吗?

  三、巩固练习

  出示生字卡片,读字词。

  四、按田字格写生字

  1.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想提醒大家注意?

  2.指导书写指名板书,其他学生将生字写在田字格本上老师巡视指导

  五、读课文

  (一)读一读课文中词语所在的句子要求:正确,尽量流利。检查:指读、评读。

  (二)读课文同桌互读,互查。六、积累运用,展开想象学生认读生字组成的词。选择一个或两个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

  妙吹已艳运充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情感与体验:在演唱表演中,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旋律美、歌词美,学会创造美。由此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讲、唱、演相结合互贯通,提高学生音乐的听觉、演讲、歌唱、表演的综合能力。

  重点: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难点:

  0353|0512|

  教学过程:

  交流互动——发现美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美丽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并能够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一、图片导入——感受美

  让学生感受各个不同家乡的美。

  师: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个不同的家乡美,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美。)

  揭示课题:

  《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歌曲——体会美

  1、朗读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体会歌词美。)

  2、教师范唱,学生找出难点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找出难点:后半拍唱:0353|0512

  突破难点:先将“0”先唱成“空”作辅垫。即0353,熟悉后,去掉“空”字,按休止符正确的练唱。比比谁唱得更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A跟琴演唱一遍

  B分六小组自学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才华,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随伴奏轻声演唱

  巩固歌曲:分小组唱、个人演唱、男女演唱——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成就的评价与总结,学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互相学习,学会如何评价,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歌曲的处理

  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唱好它呢?

  生: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三、拓展知识——创造美

  欣赏郝歌歌舞《非洲我美丽的.家园》

  郝歌用他的歌声,舞蹈表达自己家乡的美,请同学们也用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是画画来表现自己家乡的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吧!

  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离开教室。

小学语文教案10

  去严店送教已经是第六次上《记一次体验活动》的习作课了,一直酝酿着写点什么,看到给我帮助的各位战友对这节课评价那么高,终于能下笔了。

  抽到课题时也是一头雾水,自己不善表现,怕在课堂组织活动。“体验”活动安排在课外还是课内?为此纠结了两天,要知道,时间宝贵!打电话请教大家,都说应该在课堂现场组织体验活动。记得是周四下午抽的课题,周日的晚上,独自趴在电脑前对着屏幕发呆,体验什么呢?借班上课,课前几天有一次与学生见面的机会,无法让学生准备什么,也很难准备道具现场发给学生。我想了一个不要丝毫准备的体验活动——画方圆,即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体验一心二用的难度。最终体验活动被确定为“独臂穿衣”,主要考虑“独臂穿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比画方圆的活动气氛要浓,可供学生观察表达的内容也就更多;另外这个活动更有情感教育意义,可以引导学生生活中关爱残疾人。

  课的内容基本备好后,在校内找了一个班试教。很意外,没有想象中的效果,恰恰相反,孩子们都不大理我,尽管设计了这么有趣的活动。课后,我觉得是他们没看清楚活动中的场景,于是拿相机拍了许多孩子们独臂穿衣的图片,准备插到课件中用。可是,第二次的试教依然很失败,而且用的是我们工作室头儿的班。终于确信这是教学设计有问题。我们的头儿快人快语,指挥若定,建议我的教学更放开,不要给学生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果然是集体的智慧足,再试一次效果好了。第二天,在南国花园小学,我用四(2)班上了这节参赛课,县教育局朱红梅老师是现场评委,结束以后,她给了我极大肯定,终于可以放下了。

  5月份,学校要求我把课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于是用另一个班再上一次,效果却差强人意。那天刘校长去听了,结束后和我聊了一节课,经专家一点拨,我才豁然开朗。他的'视点与我们都不同,工作室的同仁帮我改教案,大家的想法是怎么改得出彩;刘校长评课,是评我教学生什么了。他告诉我要教学生表达,因为我们的孩子不会说话,不会写话;不会说精彩的话,不会写精彩的话。当学生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准确时,老师要及时引导,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要强,要会用耳朵听,听完就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能想出对策。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分层理解部分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朗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生自由谈喜欢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动物?

  师:看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经过仔细观察,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2、欣赏丰子恺《白鹅》图,了解“鹅”字的衍变;出示课题。

  师:这是的画家丰子恺老爷爷(课件,)请欣赏他画的鹅,(白鹅画)仔细看看。

  师:这是鹅字的另一种写法,大家看,人骑在鸟身上,太不公平了,现在废除了。变成左右结构,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真好。

  师:丰子恺爷爷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也叫《白鹅》,(师板书),今天我们就走近

  这只白鹅。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走近白鹅

  1、初读课文

  师: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大家把书翻到63页,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巡视提醒:注意呀,课文里藏着金钥匙,它总的告诉我们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爱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从中心句、过渡句入手,理清脉络。

  师: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句话?

  (1)生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谁也找到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作者喜欢白鹅什么?

  师:真会读书,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是文章的中心句(点击课件)。

  (2)师: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从中你读懂作者喜欢鹅的什么?你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看书,发现了吗,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齐,(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课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现在哪三方面呀?板书:叫声、步态和吃相。它像一座桥,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段话就叫过渡段。

  师:我们读书时,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有了它,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课文,这是阅读的金钥匙。

  3、学习生词,整体把握。

  师:哪个小组来开火车读一读。全班小朋友读一读。

  师:预习得不错,做个游戏吧,大家对照课文,想想这些词分别描写白鹅哪方面的,帮助他们找找家,谁来把词语送回家。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围绕鹅的“高傲”来写,高傲表现在姿态中,…。。高傲更表

  现在叫声中:……;高傲表现在步态中……高傲表现在吃相中:……

  (点击课件白鹅图)通过读书,这只白鹅慢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品读课文,走进白鹅

  1、初识高傲

  师; 再认真看画,对照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语句描写图上的鹅?

  师:这姿态,给丰子恺爷爷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如果他这么说,“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儿?

  生交流。

  师:好,现在老师来读,你们留心少一个好字,多一个好字,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好”字融进了作者对白鹅的喜欢、欣赏。这个“好”字用得真准哪,让我们把作者喜爱鹅的情感读出来。生读。

  2、欣赏高傲

  (1)欣赏高傲的叫声:师:欣赏了鹅的姿态,我们再来听听鹅的叫声吧,再读词语。我们把它们送进课文读一读,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白鹅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叫?

  (2)读中感受白鹅的尽职,感悟作者喜爱之情。

  师:听过鹅的叫声吗,谁来叫叫?师: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师:不是这样的,看来还不明白词语意思,其实,汉字非常有趣,它是有声音的,数一数“嚣”字,有几个口,听到声音了吗?这声音怎么样?汉字是有表情的“厉声”,叫的表情,声调是升3,请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一生读,齐读“厉声叫嚣”。

  师:汉字是有形的,吭:喉咙,看到引吭的样子了吗,生4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齐读“引吭大叫”

  师:现在我们全都是白鹅,来,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说话练习。

  师:读懂了白鹅的心声,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叫声凶巴巴的,真是不亚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写鹅,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说,读读书,鹅和狗比什么?结果怎样?

  师:看来,这句话表面上写白鹅很凶,实际上是夸它对主人尽职,夸她对主人有感情。我们再读这句话。

  (3)欣赏步态的高傲,品读赞赏之情。

  师:声声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人们常说鹅行鸭步,可是,善于观察的作家却发现,他们步态的不同。默读第四自然段,请细细欣赏。

  A读书贵在有疑。那些词不理解画一画?(出示文本,课件红字标识,)生自由提问。看是否要梳理,

  B解惑: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播放课件(课件视频1鸭鹅走路;视频2净角出场。有意思吧,谁也能演一演净角出场,评价。

  C你们能把课文里白鹅请出来吗。读一读

  师: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说说看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师:傲然这词,看出爷爷对这只鹅的赞叹,它敢与人斗,多么勇敢,甚至还要人,多么神气,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比较阅读,升华情感

  (1)师:这是丰子恺爷爷笔下的鹅是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走来了。出示课件,一生读。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

  (2)中国古代诗人的骆宾王的《咏鹅》。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齐读。

  五、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丰子恺爷爷去看看鹅的一丝不苟的吃相。

  六、家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2、课后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1.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

  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重点:

  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

  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吟诵,赞美的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

  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3、预期效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任务呈现:

  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

  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读,评价。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

  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度如何?板书若等闲。解释字意。多么坚强的石灰想说些什么?指名说前两句的诗意并随机品读。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清白?洁白干净。

  2、后两句的诗意会说吗?读出石灰的心声。同桌交互说诗意。

  3、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导朗读:带着对对石灰的敬意去读。

  5、过渡: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看资料。阅读资料谈体会。

  6、石灰、于谦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吗?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啊!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7、设境诵读。

  (1)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2)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

  (3)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音乐起,诵读全诗)

  8、背诵古诗。

  任务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过渡: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物可以寄托我们的志向呢?

  任务呈现:在这两首托物言志的诗中任选一首完成最后一句,寄托我们的志向。

  自主学习:创作诗句

  展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诗句积极评价

  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1、选出正确的解释:等闲

  a、空闲b、平平常常

  2、写出最能体现于谦心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反馈:同桌交换意见,再集体订正

  反思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石灰吟

  (托物言志)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等闲———清白

  粉骨碎身

小学语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学习提示",概括学习方法。

  2.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3.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铁人怎样的思想品质?铁人的这种品质特点,我们是怎样体会出来的?(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这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根据学习方法,学习"提示"。

  (1)自读"学习提示",划出重要的句子。

  (2)怎样阅读写人的文章?

  找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

  体会--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

  想想--反映人物怎样的特点

  3.小结:通过人物外在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人物的品质特点。

  4.练习:

  (1)根据铁人"默默地卷烟抽"这一动作,联系上下文内容,想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2)根据"他一把举起了小娃,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这一动作描写,想像,此时此刻,铁人会想些什么?

  (3)看到这里,身旁的那位阿姨又会想些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6.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绝句》

  杜甫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万里船美

小学语文教案15

  一、教材特点

  《故事两则》是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配合第三组教材“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而设置的拓展性练习。

  《故事两则》第一则故事为《加了一句话》,讲一位法国著名诗人见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一天什么也没讨到,在她的乞讨木牌上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让那些路过的人主动投币,表现了语言的强大魔力。

  第二则故事《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外宾时,对“万”字图案的巧妙回答,化解了场面的尴尬。

  二、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理解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机智巧妙的语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精炼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积累优美语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精妙的进一步感悟和拓展。

  四、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在自主学习中感悟,通过拓展性练习,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达到只是建物的拓展目的。

  五、课前准备

  1、教师根据本课拓展性练习的教学思路,利用网络资源和媒体效应,收集资料,拓展性练习作辐射准备。

  2、学生一是重温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二是收集相关的事例,作好交流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道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阅读理解

  1、出示阅读要求(课件)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这两则故事分别讲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找出变化的原因,边读边动笔圈画。

  (3)把不理解的地方标识出来,组交流,合作学习。

  2、检验阅读效果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自读中解决了哪些问题。

  (3)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3、品读理解

  (1)“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A: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B:对加上“春天到了”课文是怎么解读的?

  C:你是怎么想的?(课件:百花争艳的春天)

  D:这句话精妙在哪?(加了一句,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引读:师:春天到了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多美好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2)“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

  填空: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心情,于是对老人产生了。是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

  A:“法西斯”在这句话里指什么?

  B:“消灭”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C:论一论这句话的幽默之意。

  (三)感悟内化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精妙句子。

  2、大家评定,把肯定的写在黑板上。

  3、课件展示练习内容。

  广告词:请不要把手伸向向你微笑的花朵!

  (1)故事中的语言(找—议)。

  (2)根据漫画写一句话。

  (四)总结

  精妙的语言是智慧果,愿同学们尽情享受语言艺术的快乐之果。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1-21

小学语文教案11-24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2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3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4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4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