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2 13:17: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0-71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将物品按属性分类,包括按用途、材料、颜色等进行分类,本节课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已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但是要经历从实物中在抽象为一般模型,最后准确给出图形名称,并切实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拼组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存在接受困难的问题。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分类;

  (2)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

  (2)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表象。

  2、教学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六、教学方法

  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现了学生较熟悉的实物:盒子、球、茶罐……通过学习,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会根据实物或模型形状进行分类。

  七、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实物模型

  学具准备:

  学具盒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一机器人带来一个八宝箱)

  机器人:同学们好,我是机器人“悠悠”,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八宝箱,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

  学生:想。

  课件演示八宝箱慢慢打开,从里面蹦出一个一个物品,有篮球、水杯、牙膏盒、茶叶罐、魔方……(学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每出来一个物品就说出相应的名字)

  (通过机器人带来八宝箱并慢慢打开,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说一说

  通过机器人带来的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物品,然后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突出按照“不同形状进行分类”的要求。

  淘气:图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认识长方体

  我们已经把机器人带来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状分类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这些物品。

  (1)出示长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活动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件形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看是否一样大。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教师板书:长方体)

  (4)教师小结长方体特征(课件展示)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3、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长方体吗?(学生:不是)师:那它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给它起什么名字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查并用心倾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无法滚动。(教师板书:正方体)

  (4)教师小结正方体特征(课件展示)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5)你怎么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通过这两个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是: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

  4、认识圆柱和球

  (1)出示圆柱、球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并反馈:圆柱有两个面,是圆形的,有时能滚动;球没有面,能随便滚动。(前面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此时学生的讨论更加的激烈了)(教师板书:圆柱球)

  (3)教师小结圆柱和球的特征。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5、知识回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

  (2)课件展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学具,一边摸,一边读对应图形的特征。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的袋子里装着一些立体图形,通过让一个学生摸一摸,描述对摸到物体的具体感受,让另一个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几何体。

  2、滚一滚,玩一玩

  让学生拿起各种几何体,尝试滚一滚,让学生体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几何体之间的不同特点。)

  (四)知识应用

  1、找朋友

  课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几何体,让学生把对应的物品与几何体连线。(通过此题,建立学生对物品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2、我会填

  课件展示一些几何体,让学生数数各种几何体各有几个。(通过此题,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3、我是小小艺术家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交流时先说一说搭成的是什么,再说一说是由几个什么立体图形搭成的。(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种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让学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进行交流。(通过此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它们的特征。)

  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六)作业布置

  1、找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与家长或小伙伴说说。

  2、利用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条件的可以拍成照片,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几何体。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积累观察几何体的学习活动经验,我特意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常用物体的分类,直观认识图形的特点,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设计“知识运用”环节,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深入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在活动形式上,我设计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使用生活语言描述他们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逐步帮助学生发现这四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强调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经验,也是以后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特征的认知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钟、实物钟、头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

  师: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2、出示主题图

  师:听到闹钟响起后,乐乐在干什么呀?请你们打开书本91页看看。

  (思想教育:我们要向乐乐学习,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

  师:这些钟表的身上隐藏了许多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的钟?

  师:老师收集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钟,你们想欣赏吗?

  2、同位说钟面

  师:欣赏完那么多有趣的钟表后,请你们拿起桌面上的钟,跟同位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3、学生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

  生:汇报(板书:12个数字12个大格)

  师:时针长得怎么样?分针长得怎么样?

  生:汇报(板书:时针分针)

  4、动画钟自我介绍

  师:看到大家介绍得那么开心,动画钟也要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请听。

  5、归纳小结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都认识了钟面,那怎样看时间呢?(板书:认钟面、看时间)请你观察一下,乐乐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2、讨论

  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

  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3:我是这样看的,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而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练习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三)认识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1、创设情境

  师:我们既认识了钟面,又学会了看时间,那怎样写时间呢?(板书:写时间)刚才老师听到小红和小明在争论,他们看着这个钟,都写了一个时间,他们都说对方写错了,现在,请你来当一回小判官,看谁写得对?

  2、学写时间

  师:文字的.表示方法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时。(板书:7时)

  师: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又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两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7:00)

  师:(指着电子表的表示方法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记时方法?

  3、练习

  (1)写8时、3时、6时(书本91页最后三个钟)

  师:你们真了不起呀,谁会写这些时间呢?(三名学生到白板板书)

  师:请你们拿出这张纸,在纸上完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时进行)

  (2)连线(书本94页第1题)

  三、质疑问难

  四、课间休息:唱《两只老虎》

  五、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书本94页第3题的时间)

  师:看到大家表现得那么棒,现在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谁想出来玩?

  2、拔时间

  (1)拔8时

  生:嘎嘎嘎,谁是我的好朋友?(找不到朋友)

  师:这只小鸭子真可怜,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在学具钟上拔出小鸭要找的时间。(全体学生拔8时,同桌互相检查。)

  (2)同位互拔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会拔8时了,你们想不想出一个时间考考你的同位会不会拔呢?

  (3)拔一个喜欢的时间

  3、书本92页“小明的一天”

  (1)看图说图意(课件出示7时图片)

  (2)写时间(书本92页)

  五、总结全课

  老师要你们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你会告诉爸爸妈妈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作业设计——小小设计师:

  运用你知道的钟面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钟面。

  七、板书设计(附后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给他们唱首歌好吗?(学生唱“找朋友”)

  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出示青蛙),你们想跟他作朋友吗?但小青蛙有个条件,他愿意和聪明的小朋友作朋友,他要考考你们8+几(板书课题),你们愿意接受考验吗?看小青蛙给你们出的第一道题。

  二、 初步探索

  课件出示P86“算一算”小松鼠图。(左边8个,右边4个。)

  仔细看图,谁能给提个问题?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只松鼠?

  问:怎样列算式呢?

  请同学们试着计算8+4=□(可以用学具),然后与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一下。

  学生开始思考:

  学生可能摆花片;有的学生可能数手指;有的'学生可能……

  学生们逐渐地开始交流。

  在交流时讨论为什么要把4分成2和2呢?

  同桌相互讨论。

  师用课件演示并小结给8凑十和给4凑十两种方法,边讲解边板书

  三、进一步探索

  你们解决的这道题小青蛙很满意,看他给你们出的第二道题。

  板书:8+5=

  请同学们边摆边算,然后小组交流算法。

  学生小组交流8+5=□的算法。学生代表讲自己的算法。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看看小青蛙给你们出的第三道题

  8+8= 8+7= 8+6=

  找一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交流计算结果)

  再完成练一练2

  四、课间休息

  小青蛙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他奖励你们一首小青蛙的歌,想听吗?(播放小青蛙的歌曲。)

  五、巩固提高

  听完小青蛙歌曲,小青蛙还要你们闯三关,如果顺利地闯过三关,说明你们聪明又伶俐。

  出示第一关,练一练1

  出示第二关,练一练2

  出示第二关,练一练4

  六、小结全课

  小青蛙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他愿意做你们的朋友,青蛙是吃害虫的能手,又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三种符号。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三种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

  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

  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

  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

  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

  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

  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

  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方位。

  2、使学生能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请举起你的右手和左手。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举得对不对。

  提问:生活中你的两只手能够做什么呢?(学生议论、交流)

  (1)上课发言要举手,(教师示范)应该举哪只手呀?

  (2)我们写字时一般用的是哪只手呀?

  (3)你注意过没有,解放军和警察叔叔敬礼时举的是什么手?组织学生模仿敬军礼。

  讨论:我们的右手还能做哪些事情?(学生讨论并交流)

  提问:另一只手我们叫做什么?(左手)

  谈话: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右手有分工,双手协调齐动作,相互帮助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认位置)

  二、观察情境,认识位置

  1、认识左右。

  (1)提问:把书翻到第9页,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手是哪只手?

  (2)提问:第一张课桌坐的是小明和小红,谁能说说小红在小明的哪面?小明又在小红的哪面呢?

  追问:第二张课桌上放着练习本和数学书,说一说: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哪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哪面?

  (3)讨论:你还能看图说一说吗?

  学生可能说出:

  ①小刚在小芳的左面,小芳在小刚的右面;

  ②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小刚在小明的'后面;(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以直接提问:看图想一想,小明和小刚的位置是什么关系?)

  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④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学生发言时,注意指导学生说清楚谁在谁的哪一面。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做游戏。

  (1)讨论: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吗?

  (通过讨论并汇报,进一步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

  小结:我们身体右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左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

  (2)谈论:人的手、脚、耳、眼都有左右之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要求听老师下达的口令,做动作。

  ①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②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③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楚在谁的哪一面。

  2、说一说。

  (1)坐在你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前面、后面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请两位小朋友站在讲台前)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

  (3)(三位小朋友站成一横排)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

  再次强调说清谁在谁的哪一面。

  3、看图说一说。

  学生可能更多地用上、下描述物品之间的关系,要提示还可以用左、右来描述面包和牛奶的关系。

  4、摆一摆。

  (1)把数学书摆在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

  (2)把文具盒摆在中间,把数学书摆在文具盒的左面,把学具盒摆在文具盒的右面,最后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5、排一排。

  请一个小组6个学生上讲台,侧面对着底下的学生。

  (1)提问:(指第二个同学)__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请第三个同学照样子说一说。

  (2)底下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排一排,说一说。

  6、看图说一说。

  (1)说说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月季花的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标准来分类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思: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谁是自己整理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整理的效果如何?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间,想不想去看看?

  这是淘气的房间,这是笑笑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淘气整理房间。板题:《整理房间》

  二、启思

  1、都说笑笑笑房间整齐,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整理的?学习她的好方法来帮淘气整理好吗?生:好!

  2、看看笑笑房间里都有些什么?这么多东西,她是如何摆放的?

  3、你知道她为什么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吗?仔细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三类:服装类、学习用品类、玩具类)

  4、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玩具类”“学习用品类”“服装类”。这就是:分类。

  三、展思:

  1、再来看看淘气的房间,看来淘气像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还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今天老师把淘气房间的`一些物品带到了课堂上,来看看这是什么?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例如:这个是铅笔,学习用的,所以放在学习用品类。

  2、看看这是什么?应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袜子、玩具熊……)

  师:现在淘气房间的其余物品都在你们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学请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贴在哪一类?为什么贴在这一类?准备好了来站队,把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类贴好。

  5、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房间中每一类都有哪些物品?(生读)

  6、经过你们的整理,看看淘气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

  7、淘气要用铅笔该去哪一类找?玩具小汽车呢?

  8、淘气的妈妈又买来了故事书,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9、冬天来了,妈妈给淘气买了一条围巾,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10、现在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

  四、促思: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也有许多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生活中的分类)

  五、拓思:

  1、今天学习了分类,帮淘气整理了房间,你收获大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2、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阳光之旅吧!

  (1)一缕阳光:

  你能按照会飞和不会飞来给下列动物分类吗?

  (2)光芒闪耀:

  小组合作:你能给下列物品分类吗?温馨提示:

  1、拿出学习袋里的学具,小组内说一说都有哪物品?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3)潜能无限:

  请你给下列图形分类。(形状,颜色、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收获不少,用你智慧的双眼和灵活的大脑去发现生活中的分类吧。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出某些特殊时间,并正确进行书写。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读写时间的具体方法。

  2、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准确说出当分针从12走到各个数字时所表示的时间是几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实物钟表、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自带一个实物钟表、记录单。

  一、课件导入

  1.引导观察图片里。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张图片,(出示课件)请仔细观察你在上面获得了那些信息?(每个图片上都有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时间有关的知识。

  2.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认识时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上的60个小格,及其排列规律

  师:(课件出示钟面)谁知道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

  师:下面老师想请大家再来观察一下钟面,从刻度12到1这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子?

  生:从12到1有5个小格

  师:你的眼睛真亮,观察的真仔细,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吧!(钟表模型演示其中一个大格)

  师:这个大格里真的有5个小格。

  师:1小格是1分钟,5个小格是几分钟?

  生:5小格是5分钟。

  师:从刻度12到2呢?你是怎样想的?从12到3呢?……

  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小格的`规律,给学生时间小组讨论,并填上记录单。)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生:从12到2有10个小格。

  生:从12到3有15个小格。

  生:从12到4有20个小格。……

  师:通过大家的细心观察,我们知道了,每个大格中都有5个小格。那你有办法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生:一共有60个小格

  师:60个小格是多少分钟呢?

  生:60个小格60分钟。

  师:指名一个同学到黑板添上与12个刻度相对应的分钟数。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钟面一共有60分钟。既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个规律,现在老师还要再来考一考你们,看一看这次你们回答的有没有上次快!(出示课件)

  2.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1)(课件)请同学们注意看,现在是几点?

  师: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生:9时5分。

  师:哪我们怎样来记录呢?

  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中文表示法(几时几分),另一种是电子表表示法。(板书记录)

  师:注意如果分针数步到10,就在分钟前面加0占位。

  (2)(课件)这是什么时间。(6时25分)

  师:先根据时针来确定在哪两个数之间。

  生:在6和7之间。

  师:确定为几时多

  生:6时多

  师:再看分针在刻度几,对应是多少分。

  生:6时25分。

  师: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学生到黑板上书写)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认一认课件上三幅图上的时间,并且用两种表示方法在记录单上认真的做好记录。(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认的)

  3、时与分的关系(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6时)动画演示

  师: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动的?

  生: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走动。

  师:时针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生:时针从12走到1。

  师:时针从12走到1是几个大格呢?

  生:1个大格。

  师:分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分针从刻度12又回到了12。

  师:那分针走了多少?

  生:分针走了1圈。

  师: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了1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1时=60分(板书)

  4、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课件)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小组讨论一下,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现在是几时几分呢?

  生:用1分1分数出来的。

  生:在15分的基础上1分1分数到19分。

  生:在20分上往回数1分就是19分。

  5、出示课件做练习。

  三:总结:你学会什么?

  四:课件古诗《明日》

  这是一首关于时间的古诗,告诉我们 要珍惜时间,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分钟,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高兴的说:喜欢。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好)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

  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指左眼,指右耳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师:看来,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首先我们要很快地分清左右,谁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怎样才能分清左右呢?

  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再来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吗?

  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导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这次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左手的这边就是左边。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的知识。你能说说吗?

  3.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师:听老师的口令,我们一起来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摸右耳朵,右手摸摸左耳朵,双手拍拍放下来;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双脚一起跺两下。

  5.听口令,摆文具。(师生同时摆)

  数学书摆中间,橡皮摆在书的左边,文具盒摆在书的右边。

  师:怎么我的文具盒在这边,而你们的.在那边?

  师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生也向后转,体会相对性。)

  三、利用左右,认识同学

  1.师: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呢?(生介绍)

  2.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坐在最左边的同学举起左手,坐在最右边的同学举起右手。从左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从右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下面我们来玩“猜同学”的游戏。从左边数第二排,从前边数的第5个同学。从右边数第三排,从后边数的第2个同学。请学生上前说。

  四、做韵律操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放音乐师生一起做)小朋友们,大家跟我一起做:拍拍右肩膀拍拍右肩膀右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

  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真棒,反应很快。)

  五、认识前后、上下

  1、认识前后

  小朋友们有没注意听,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生:前、后你们听得真仔细!(板书:前后)来,我们一起来指一下前后,再指一遍。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前后坐的是谁呀?谁能把你的前后、左右坐的是谁都说出来?

  2、认识上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除了前后、左右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做出指上指下的动作)生:上、下(板书:上下)

  (真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孩子)我们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指上、下、前、后、左、右。

  六、游戏巩固新知

  1.现在,上下、前后、左右你都能分清吗?好,试试看。

  师找一名同学示范一下(师生面对面站,师先说。拍手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反正正、石头、剪刀、布”然后生说。)

  师:大家学会了吗?同桌之间试一试。

  2.小红住在()家的楼上,()住在小兰家的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中间?谁在最下面?

  3.小动物排队:

  4、水果排排坐

  5、住在最下面,是第__层。第2层住的是_____,它在_____的上面,____的下面。第3层呢?___

  6、森林运动会:加油!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我的前面有谁?我的后面有谁?谁得了第一?

  7、1号车在()号车的前面,在()号车的后面。1号车排第();5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在()号的前面。

  8、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

  结果呢?

  9、从左数是第()个。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10、练一练: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

  一共有()辆车。

  11、涂一涂

  将最左边的圆涂上红色

  将最右边的圆涂上蓝色

  将最中间的圆涂上绿色

  将从左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黄色

  将从右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黑色

  12、贴一贴:指出上下左右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礼物(一棵大树)。大家看,大树爷爷自己站在这儿太孤单了,咱们给它找一些朋友吧!刚才,老师

  奖给大家好多的奖品,有小鹿、小兔、小鸟、小蘑菇的卡片,得到奖品的同学把奖品举给大家看。我们让这些奖品去陪大树爷爷好吗?

  师:你们瞧,4只小鸟已经飞来了。请小鸟说说在大树爷爷的哪边?3只小兔也蹦蹦跳跳跑来了,下面的小同学,你能说说它们在大树爷爷的哪边吗?还有5只小鹿和6个蘑菇呢,你想让它们贴在哪儿?(学生指挥贴。)

  七、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玩的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下课以后你可以接着玩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认识左右、上下、前后左右上下前后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8○98○69○5

  3、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4、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

  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㈠教学8的组成。

  1、创设情境。

  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①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③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

  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

  ④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

  ㈡教学9的组成

  1、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

  9的组成补充完整。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㈢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练习八的第4、5题。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自主学习

  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 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2、 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 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 7:00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1、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

  师:你说一说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出示7时、7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图1:小明9时半图2:小军8时半图3:小强9时4、快乐的周末第95面的第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一、设计思想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情分析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在复习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习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的"等等,如果出现疏漏,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开始复习加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过直观复习一下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一样,遇到小数加大数计算有困难时,可以想大数加小数,从而较快地算出得数。进行上述复习时都不要求学生说概括性的条文。要把一位数加法的所有情况都复习到,不要只是把课本中题算一算。发现有不熟练的或容易出错误的式题,还要反复练习。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2、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而且每一个游戏都用大象博士的话来连接,让学生在课中,犹如置身与童话王国之中。激起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七、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应的音乐。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彩色笔、人手一枚的小胸针。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要求。

  师:今天,大象博士要在我们班请助手。(播放大象的图像和大象的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由于现在大家重视环境的保护,我们森林王国中,动物的数量猛增,我大象博士的工作大增。今天,我想在班里请一些小助手,帮我分担一些工作。当上助手以后,第一,可以挂上这枚美丽的胸针,第二,可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游玩。但是,大象伯伯的助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才能够争取到这一个名额。"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拿学生感兴趣的事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参与活动的急迫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第一关:填数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第一关,填数。小朋友睁大你的`火眼金睛,看仔细了。"

  1、集体填卡片。

  教师出示填数卡

  8111519

  师:该怎样来填出这一张卡片呢?(请学生说说怎么来填数。然后集体来填出这张卡片。)

  【在做题之前,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地得心应手,而且也不会让复习显得很生硬。】

  2、独立完成填数卡。

  教师相继出示填数卡:

  15715

  2620

  201814

  8

  学生独立完成以上填数卡,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自己是怎么填出来的。

  【设计意图: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并且安排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三)第二关:看图,填空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恭喜小朋友,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是看图,填空。

  课件出示:☆☆☆☆☆☆☆☆☆☆☆☆☆

  1、一共有( )个五角星。

  2、从左数起,红星星在第( )个,红星星的右边有( )个星星。

  3、把左边7个星星圈起来。

  4、把右数第6个星星涂成绿色。

  【设计意图:利用看图填空游戏 ,复习20以内的数序和序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把巩固知识的练习巧妙地溶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20数的顺序,加深对20以内数的理解,还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当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四)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真是能干,连着两关都没有难住你们,好接下来,要开始上我们森林王国的大巴了,大家快拿起老师给你们放在抽屉里的车票吧。不过光有车票还不行,你必须先把车票上的算式算出来,并且在写上得数。记住上车一定要遵守纪律,不遵守纪律的小朋友,我们有权禁止你上车。(小朋友们拿起老师事先准备的一面写有算式的卡片"车票",写好得数,准备上车。)

  2、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排好队准备上车。每一位小朋友高举起自己的车票,让老师检票。(检完车票后,小朋友交换小组坐,算是上车了。随即郊游的音乐响起,小朋友随音乐拍手或舞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融知识的掌握和课中间的休息为一体,并且在大象的连接语中还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学生兴趣应该会很高涨。]

  (五)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森林王国了。等不及想当我的小助手了吧?还有最后一关大家就可以别上老师手中这一枚美丽的胸针了。别急,别急!你只要说出自己手上车票得数的组成就可以得到了。先分小组练一练,说一说吧。

  2、先分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练说一遍,教师巡回指导。

  3、一小组为单位,上来说组成,其余小组的人员当小老师,如果同意他们的说法,而自己的车票刚好也是这个得数,可以上来和该小组的人员站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课堂上出现学生没兴趣的场面。】

  在好朋友的相互帮助下,佩上胸卡,在音乐声中,回座位。

  (六)课堂小结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在这节课中我们闯过了许多的关口,最后终于当上了我的助手,真不容易。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当中都运用了一个知识点,谁来说一说,都运用了什么知识呢?

  生1:我知道了填数卡复习的1到20的顺序。

  生2:我明白了检车票上大巴是检验我们做20以内加减法的速度。

  生3:......

  (学生反馈,教师随即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一块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将游戏与运用的内容一一对应,旨在让学生从游戏中跳出来,能够从知识的高度去审视这节课,反思这节课,如果学生能够将游戏与知识点一一对应了,那本节课的目标就实现了。]

  九、板书设计

  总复习(一)

  第一关:填数 第二关:看图,填空

  1--20数的顺序 1--20的序数

  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20的加减法 11--20各数的组成

  十、作业设计

  1、7+8=( )+3=7+( )=( )-3=( )

  2、16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课前思考:

  《“数学好玩”——分扣子》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在一年级上册中已涉及到了分类的知识——《整理房间》,所以孩子已有了分类的基础。本课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分类,通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标: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目标: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分类的结果,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但结果一样。

  教学准备:课件、扣子教具若干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小熊一家去郊游,走啊走啊遇见了一座大城堡。“哐哐哐,有人吗?”漂亮的大城堡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却又一桌子丰盛的食物。“看起来好好吃啊,好像是特意为了我们准备的。”大家都走饿了,就开始吃了起来。这时候,进来了一只怪物,哦不,是两只、三只,一共有20只怪物。这些怪物说“哼,是你们动了我们的食物吗?我们的派对都被你们搞砸了,赶紧把他们都绑起来扔出去!不对,先让他们尝尝木棒的厉害!”这时候,一个小个子怪物走到了前面,“我们还是玩猜谜游戏吧!猜一猜谁是这个城堡的.主人?只有五次机会”怪物们吵吵嚷嚷地说:“好啊好啊,听起来很有趣,如果猜不出来还能罚他们。”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熊的家人,你会怎么提这五个问题来猜谁是城堡的主人呢?

  生:1.可能是提出建议的这个怪物?

  2.可能是个子最高的那个怪物等。

  师:同学们都是按照外貌等一个一个猜的。有5次机会,但是有20个怪物,万一这样猜下去,5个问题内无法找到真正的主人怎么办?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分扣子》,通过今天学习分类,看看能不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师:第一个活动,拿出一号口袋,先不动。【表扬动作快,守纪律的孩子】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分类?每种分发还能继续往下分吗?音量最小,最先举手的小组优先汇报,听懂了吗?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出示板贴。

  师:数三声请全班同学坐好,【及时表扬】老师在黑板上也准备了扣子,可以拿下来换位置,请你到前面来分一分。两个人一起,边分边说。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师:他们把扣子按什么分的?分成了几类?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生:按形状分成了圆形和方形(或者按扣眼数量分成了两个扣眼和四个扣眼)。还能继续分。继续按照扣眼数(或形状)。

  师:最后经过了几次分类,分成了几类?

  生:经过两次,分成了四类。

  师:请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分的?【ppt展示,并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

  生:按照形状分——再按照扣眼数分。

  师:刚才老师听到有同学说还有其他的方法?谁能来讲讲别的方法?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第一次按扣眼数分,分成两类,然后把两个扣眼的继续分成圆形和方形。四个扣眼的继续分成圆形和方形,先按照扣眼数——再按照形状。【ppt展示】

  师:观察一下,同样的扣子,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类的顺序颠倒了。

  师:那分类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ppt展示两次分类的结果】

  生:分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大家不仅动脑筋快,看看大家手上快不快。把这些小扣子,快速的装回一号口袋,两个人合作会更快。【及时表扬两人合作完成并坐好的学生】

  2、活动2: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活动,谁来读一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组学生上台分一分。

  师:大家看,他们第一次是按什么分成的两类?

  生:颜色。

  师:我们先看红色,红色扣子还能继续分吗?快看他们第二次把红色继续分,按什么分的?

  生:按形状分的。

  师:白色的有形状问题吗?

  生:没有。都是圆形。

  师:那么继续看红色部分,还能继续分吗?按什么分?

  生:可以按扣眼数分。

  师:那白色还可以按照扣眼数继续吗?

  生:可以,并且动手分一分。

  师:老师看大家那么积极,是不是还有不同的分法?【出示ppt】

  生:按颜色——形状——扣眼数,最后分成6类。

  师:颜色分完之后,如果不按形状分,可以怎么分?

  生:可以先按扣眼,再按形状。

  师:那么我们看看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师:第1,2种方法我们看到了,其他4种方法,你们都能想到吗?看着其中一种方法,在脑子里想一下。这6种方法分完之后,想一想,分得的结果会怎样?

  生:分的结果都一样。

  师:对,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按照这三个特点来分类的,只是顺序不同。下面,两人一组,把扣子放回2号口袋并坐好。【及时表扬纪律好的小组】

  师:通过刚才两次分扣子的活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请翻开书,填写自我评价表。填完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给对方一点鼓励或者提醒。【小组活动中我们也要互相帮忙,互相提醒】通过今天学习的分类知识,看看能不能帮助小熊一家解决刚才的难题。

  三、巩固练习

  小熊弟弟提了第一个问题:“城堡的主人是不是头上有角啊?”“对啊,是有角。”你看,熊弟弟一个问题,把怪物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头上有角的),一类是(头上没有角的)。怪物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光知道这个怎么能猜得出来?”那倒是,这样头上有角的怪物有13只呢,小熊弟弟非常会观察,看完了头上,接着观察脸。他问道:“城堡的主人脸上有胡子吗?”“不,没有胡子。”怪物们又开始吵吵了,“光知道这个能猜出主人吗?”熊弟弟两个问题问完,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的怪物有9只,又变少了。

  第三个问题,小熊弟弟问:“城堡的主人是花花绿绿的,还是一个颜色的?”怪物们哈哈大笑,“这哪能分出来啊,告诉你,是花花绿绿的”,这样一来: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的还有几只?

  生:还有5只。

  师:第四个问题,你猜猜会问什么?“主人有鞋子吗?”“嗯,穿着红色的绣花鞋。”四个问题问完,怪物还有几只了?

  生:只有两只了。

  师:这两只怪物长得太像了,都是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穿着红色鞋子。最后一个问题会问什么?“主人是有牙齿呢还是没有牙齿呢?”这两个怪物对视了一下,一个忽然捂住了嘴巴“这个不能告诉你”,熊弟弟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这个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穿着红色绣花鞋,没有牙齿的就是主人。 熊弟弟通过5问题,5次分类成功找到了主人,这时候主人说:“不,你们不能走!”熊弟弟吓了一跳,“为什么呀?”“和我们一起玩吧,今天是我的生日。”小熊一家和怪物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熊弟弟通过分类的方法把城堡的主人找出来了,所以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善于动脑筋。

  一天结束了,城堡的主人很开心:“你这么聪明,我要送给你一份礼物!这些盒子里只有一个装着真正的礼物,只能提出三个问题,把有礼物的盒子找出来,你们能帮小熊弟弟完成吗?”

  生:有礼物的盒子有没有蝴蝶结?

  有礼物的盒子是花花的还是一个颜色的?

  有礼物的盒子是圆柱还是长方体的?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学到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下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数字卡片,四驱赛车。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备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室里(活动一)

  同学们,在教室里你能说出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吗?

  2、数字卡片(活动二)

  请10个同学,每人手里拿着数字卡,按1、2、3……的顺序站好,请你说说你前边的数字是几,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是谁?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有几个数字?

  3、排队(活动三)

  请出一组同学站好队,请你说说你前边是谁?你前边有几个人?你后边是谁?你后边有几个人?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森林运动会——跑步(多媒体课件)

  (1)秋天时节,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我们先来看跑步场上都有谁在比赛?(电脑显示)谁来说说它们的名次?

  (2)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谁在小鹿后面?小松鼠的前边是谁?

  (3)如果5个小动物继续赛跑,其前后顺序有可能变化,请同学们说说将会怎样变化?在跑步场上,小兔子接受了上次跑步骄傲失败的教训,这次它使了了全身的力气,它会跑第几名?大家(小组讨论)。

  (4)我们也来一个跑步比赛。(赛跑活动)。

  2、森林运动场的第二赛场——赛车场。

  (1)赛车运动员都有哪几位呢?

  (2)就目前的比赛情况,谁排在最前边?谁排最后边?2号车是第几名?5号车是第几名?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在几号车的后面?

  3、(1)师:比赛继续进行,糟糕!排在第一的2号车出现了故障,怎么办?

  师:赛车场上,小猫的.汽车突然出了问题,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第一,它的后边又是谁呢?

  (2)想一想,你们能提出来什么问题?

  4、赛车比赛(准备5辆四驱赛车)

  请五名同学进行赛车比赛,5名同学的赛车的名次会不断变化,请同学们及时说出他们的名次,还要说出这个同学的前边是谁,后边是谁?(师生共同活动)。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第63页的2、3题。

  四、思维创造训练

  第63页的“数学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编故事)。

  请同学们看图编故事,开始小兔和乌龟谁在前谁在后?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体会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前、后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注意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06-20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2-23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1-08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07-24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08-23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30

数学《加法》教学设计07-1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2

关于数学教学设计08-03

数学教学设计:扇形11-11